阅读历史 |

第三百五十章首功之人(1 / 2)

加入书签

第四卷离乱悲歌

————————————

本有今无,本无今有。

三世有法,无有是处。

——涅槃经

————————————

第三百五十章首功之人

河中城。

兵戟丛立森寒,军鼓震天。

残破带血的军旗,或被入城军的铁蹄踏入泥尘,或被燃尽成灰,带着青灰苍凉的颜色,萦绕在残垣断壁上,与那城破的狼烟一道,升上青天,见证着一个历史性时刻,镌刻入册。

李守贞和李崇训的尸体,被十分礼貌地对待,按照规矩,枭首装入木盒,送入汴京,呈禀皇帝陛下验看!

城破后,主帅郭威入城已有五日之久,四方军备正在整顿,一切井井有条,部下众将掩不住的喜悦,从他们参加军事会议热烈讨论,与高涨的情绪中透露出来,一个个就等着班师回朝,在御前论功行赏!

相对而言,郭威则沉静许多,睿智依然体现在他身上,并未被巨大的战功所冲昏头脑,更有甚者,他反而有些沉郁,偶尔会看着手头的文书,不自觉发起呆来,似乎这场胜利对他而言,不似一件好事,反而带给他如履薄冰之感。

予其惩,而毖后患。

莫予荓蜂,自求辛螫。

肇允彼桃虫,拚飞维鸟。

未堪家多难,予又集于蓼。

这首《小毖》是前些日子柴荣从汴京回来,给他带来的,应该是汉隐帝对他态度的最关键一首诗。

王权旁落,辅政大臣的权利太大,酿成祸患。古往今来都层出不穷,汉隐帝坐在一把空悬的王座上,手无实权,对手握重权的老臣又恨又怕。如今,那些暗涌微澜下的躁动,愈发明显不安!

这得来不易的胜利固然宝贵,然而有些时候,敛去锋芒,未必不是避身处事的明智之举!

凯旋而归的大军本该风风光光开拔入京的,然而当此要紧时机,郭威这个主帅却不得不决定收起锐气,拿出低调再低调的作风,只命大军班师,不得大张旗鼓庆祝,亦不得大肆声张,刻意压制胜利之师的气势……

看着跪在下方的监军太监,他忽然心里有了计较!

“桂大人身体可好些了?想当日桂大人神机妙算,将李守贞父子逼到绝路麾下反目,我军才有如今之战果,这一役,在桂大人苦心孤诣下,终获大胜!看来这首功,桂大人当之无愧!”难得的盛赞出自主帅之口,让座下众将领兀地一愣……

青檀和柴荣在东海道经历了银宗最大变乱,也算有惊无险,她虽恢复身份,但仍记挂着为李族复仇翻案的使命,并未在十方岛踟蹰,而是安排三大长老按照计划处理银宗内务,便跟随柴荣回到了前线,继续扮做桂七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