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百六十六章王道之暗(1 / 2)

加入书签

汉隐帝慢慢踱步到池边蹲下,目不转睛地盯着那荷池的淤泥,一字一句道:“朕觉得,这些污泥,甚美于芙蕖!没有底泥覆之养之,藕荷如何开出夺目的鲜花?!正如至高无上的权位,不历经血与火之涤荡,如何见光照千古之功绩?历史上成功的帝王身后,哪一个不是血债累累,然而人们只会记得那些亮丽光鲜,自动忽略背后的黑暗血腥!花如此,人相同,王之道,更是亦然!”

青檀一听,心头一沉,深觉此话不简单,想不到数月不见皇帝,他竟往某个方向跑偏了不少,看着是沉稳了许多,然而却比过去暗沉阴鸷,令人担忧!

“陛下……这话是不错,然而凡事必先从积极一面去看,这芙蕖,虽出于淤泥,然而不与淤泥为染,才是其最值得称道的品质;那些千古帝王,行事自是有正义的一面,才会被历史颂扬!咱们看待事物,不可如此偏激……”她忍不住规劝道。

“七宝,朕发现,你的想法很是幼稚!凡事均有两面,譬如这芙蕖,你只看到它表面的出淤泥而不染,,却忽视了其本源不过是烂泥里的一支烂藕抽出枝干、叶和花朵!无非是远离于水面,

汉隐帝慢慢踱步到池边蹲下,目不转睛地盯着那荷池的淤泥,一字一句道:“朕觉得,这些污泥,甚美于芙蕖!没有底泥覆之养之,藕荷如何开出夺目的鲜花?!正如至高无上的权位,不历经血与火之涤荡,如何见光照千古之功绩?历史上成功的帝王身后,哪一个不是血债累累,然而人们只会记得那些亮丽光鲜,自动忽略背后的黑暗血腥!花如此,人相同,王之道,更是亦然!”

青檀一听,心头一沉,深觉此话不简单,想不到数月不见皇帝,他竟往某个方向跑偏了不少,看着是沉稳了许多,然而却比过去暗沉阴鸷,令人担忧!

“陛下……这话是不错,然而凡事必先从积极一面去看,这芙蕖,虽出于淤泥,然而不与淤泥为染,才是其最值得称道的品质;那些千古帝王,行事自是有正义的一面,才会被历史颂扬!咱们看待事物,不可如此偏激……”她忍不住规劝道。

“七宝,朕发现,你的想法很是幼稚!凡事均有两面,譬如这芙蕖,你只看到它表面的出淤泥而不染,,却忽视了其本源不过是烂泥里的一支烂藕抽出枝干、叶和花朵!无非是远离于水面,光鲜亮丽了点,就让人们忘记了它本来汲取的营养,仍是源于脚下腥臭的污泥,甚至于它本身,也并不比一团污泥干净多少!”

汉隐帝缓缓说着,目中露出奇异的光彩,“倘若明白了这些本质,你就不会嫌弃淤泥污浊,甚至愿意接纳于它,更明白了,有些事情,其实是可以去做的……”

“这……陛下真是视角独到!那陛下想做什么呢?”看着隐帝奇怪的样子,青檀莫名头皮发麻,心里也发毛……

“朕想做什么吗?告诉你也无妨,朕想化身一粒种子,在黑暗的淤泥里浸润洗练,去实践一下,看能不能如这深埋在泥沼里的烂藕般脱颖而出,在浊世里开出不一样的花来!”隐帝说话间,面上神色十分诡异,青檀一见之下,竟觉浑身冒寒栗,没来由地害怕起来!

“陛下……这些离经叛道之言,还是少说为妙,免得被那些谏官听到,又得对陛下喋喋不休了!”对着如今有些陌生的隐帝,她真不知该如何劝谏了。

“朕不过是偶有所感,说了点真话而已!怎么?七宝你有意见?”隐帝无所谓地轻笑。

“奴才不敢,只是不明白陛下因何有感,而有此一说呢?”

“方才你不是问朕,那葛延遇诬告李崧一案可要处理,那么现下你明白了么?”隐帝说话点到为止,却见她一脸茫然地摇头,于是他接着又道:

“一池水既然已经浑了,甚至积淤成了泥沼,那就代表参与者无论是谁,都脱不了干系!这种事情,让它保持原状便好,澄清了,看清了,于谁都无益!你懂了么?”

青檀一听,惊得差点窒息,“陛下是说,无论此案其中有多少不清不楚,陛下都不准备再查了吗?”

皇帝不置可否,只淡淡道:“泥沼无论再怎样搅动,水只会更浑,朕一身泥水,无谓再湿足……”

没错!李崧本就是他下令查抓的,李氏家族也是他明令下诏诛杀的,皇帝自己明白,他在这件事中,本身就扮演了一个不光彩的角色,又遑论对李族所掌握的三奇秘密,怀着不可告人的觊觎之心!

所以不论将来有多少证据表明此事有多误判,犯下的错终是错了,况且李族之人早已死光,复查案件又有何益?作为当事者,皇帝跟座下奸臣一样是污泥一团,没准他还需要奸臣支持,如他自己所言,王道之暗,如泥秽之不堪,但若能达成目的,同流同污又有何妨?反正世人只会看到光鲜的结果,忽略过程之卑鄙!身为一团污泥,又怎可能去向天下人证明,自己比另一团污泥更干净呢?!简直滑天下之大稽!

“原来陛下是这样想的,看来奴才会错意了……”青檀忍住情绪波动,尽量用平淡的语气说话,然而心中强烈的失落狂噬着她的意志,已让她整个人摇摇欲坠……

“身居高位,不得不为!七宝你不会明白的!”皇帝轻吁一口气,仿佛感到讲出真话的快意,浑身轻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