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五十一章 柩前即位英主当立(2 / 2)

加入书签

“父皇……您怎么忍心离开儿臣,离开大周子民?我们不能没有您啊……”他到了滋德殿,见到奄奄一息的郭威,早已泣不成声。

只见郭威面如死灰,进的气多出的气少,说话也十分困难:“阿荣啊,朕不行了,朕也不想如此,然而命数天定,即便身为君王,也是无法逆转的……可惜朕熬不住了,不能看到你册封为太子的大典,只能命你临时柩前继位,朕很遗憾啊……”

柴荣含泪叩拜,“儿臣不肖,未能尽量为父皇分担重任,让父皇积劳成疾,儿臣有过……”

“咳咳咳咳……这是老毛病了,又怎能怪你,而且你做的已经很好了!且起来吧,父皇要趁着还能说话,把后事交代了,你一定要遵旨从事,绝不可违背!”

于是他缓缓将后事对柴荣一一交代下来:

“朕若此疾不起,你须尽快为朕将陵寝修建完工,不可让灵柩留在宫中太久。陵墓务必从简,绝不可惊动扰害百姓,不可用诸多工匠,不须派宫人守陵,也不用在陵墓前立石人石兽,只须以纸衣装殓,用瓦棺作椁即可。葬后,可招募陵墓近前百姓三十户,蠲免其徭役,命其守护陵墓。陵墓前只需替朕立一块石碑,镌字云:‘大周天子临晏驾,与嗣帝约,缘平生好俭素,只令著瓦棺纸衣葬。’若违此言,朕在阴间可不保佑于你!”

“……朕攻收河府时,见唐朝帝王十八座陵寝统统被人发掘盗窃,全因陵墓里藏有诸多金银财宝之故,而汉文帝因为一贯节俭,简单地安葬在霸陵原之上,陵墓到还完好无损。你到每年寒食节,可派人来扫墓,若不来人,在京城里遥祭也可。与此同时,你须命人在河府(河北省河间县)、魏府(河北省大名市东南)各葬一副剑甲,在澶州(河南省濮阳县)葬一件通天冠绛纱袍,在东京汴梁葬一件平天冠衮龙袍。千万千万,莫忘朕言。”

“……我看当世文才,莫过于范质、王溥,如今二人并列为宰相,你有了好辅弼,朕死也瞑目了……”

就在显德一年壬辰日这个风雨飘摇的夜晚,郭威薨于汴京宫中的滋德殿。这位在乱世中平乱称帝,治国有方的英明皇帝庙号后周太祖,葬嵩陵,谥: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

偌大的大周江山建国不过三载,正是百废待兴,虎狼环视的动荡时刻,前有契丹虎视眈眈,中有北汉蠢蠢欲动,后有南唐阴谋算计,西有后蜀观衅伺隙,整个国家危机四伏, 腹背受敌。这样一顶沉重而又满是荆棘的皇冠,就在一夜之间猝不及防落在了柴荣身上,他没有任何准备,连太子都没能册封,就按照遗命在柩前直接即皇帝位。

就这样,大周皇朝继开基有裕的太祖皇帝郭威之后,迎来这位披荆斩棘励精图治的英主,后周的国运因他的雄才伟略开始转

此同时,你须命人在河府(河北省河间县)、魏府(河北省大名市东南)各葬一副剑甲,在澶州(河南省濮阳县)葬一件通天冠绛纱袍,在东京汴梁葬一件平天冠衮龙袍。千万千万,莫忘朕言。”

“……我看当世文才,莫过于范质、王溥,如今二人并列为宰相,你有了好辅弼,朕死也瞑目了……”

就在显德一年壬辰日这个风雨飘摇的夜晚,郭威薨于汴京宫中的滋德殿。这位在乱世中平乱称帝,治国有方的英明皇帝庙号后周太祖,葬嵩陵,谥: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

偌大的大周江山建国不过三载,正是百废待兴,虎狼环视的动荡时刻,前有契丹虎视眈眈,中有北汉蠢蠢欲动,后有南唐阴谋算计,西有后蜀观衅伺隙,整个国家危机四伏, 腹背受敌。这样一顶沉重而又满是荆棘的皇冠,就在一夜之间猝不及防落在了柴荣身上,他没有任何准备,连太子都没能册封,就按照遗命在柩前直接即皇帝位。

就这样,大周皇朝继开基有裕的太祖皇帝郭威之后,迎来这位披荆斩棘励精图治的英主,后周的国运因他的雄才伟略开始转盛,这个国家在他的带领下,走上了彪悍的,令周边各国胆颤的富国强兵之路,统一的曙光逐渐在华夏大地上闪现,历史的车轮穿越黑暗,朝着光明的方向滚滚驶去!

他的显赫功绩在中华浩瀚五千年的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芒,千年后矗立在他简朴陵前的几十块石碑上,依然镌刻着来自后世帝王将相亦或文人墨客的高度颂扬, 他,就是被誉为五代第一明君,史称睿武孝文皇帝的后周世宗,柴荣!

—— 第四卷 离乱悲歌 (完)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