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5章(1 / 2)

加入书签

从淮安到杭州的一路,要比水路好玩多了。

虞锦没忘了正事,还记着他爹说紫笋是清明前出货,今年的清明晚,她抵达淮安时才二月底,所以一点不急,一路领着五六十人,慢慢悠悠沿着运河走,遇城进城,遇客栈就留宿,这趟出游十分滋润。

每天这家酒楼进那家酒楼出,淮扬菜做得精细,几天吃下来,把自己的下巴都养圆了。喝鱼汤豆腐羹时一埋头,就觉得胸前绷得疼,差点一口气没上来。

虞锦顿了顿,了然,默默端起了碗。

她打小好吃好喝,发育得也比别的姑娘早些,及笄前后,同龄姑娘还是棵干瘪豆芽菜的时候,她就已经学会用布条缠胸了。

鲁盐虞家的少当家,能是个姑娘,却不能是个娇滴滴的姑娘。

下巴养圆了,小衣也越来越紧了,虞锦从竹笙荷包里摸出镜子照了照,埋低头,双下巴都能瞧得出来了,一时痛心疾首,放下了汤匙。

“可不能再这么吃了,不然江南呆两月,回了京就胖得没人认得我了。”

“爷这不叫胖,这叫富态。”兰鸢笑吟吟宽慰道:“再说女孩子胖点怎么啦?我娘说胖些好呀,有福相。”

“可别,越是胖的越容易被当成奸商,肥头大耳,就是富得流油嘛。”

她歪理一茬一茬的,逗得兰鸢噗嗤直笑,指了指后头另一桌,嘻笑道:“冯大哥倒是瘦,可他也不像商人呀。”

“你冯哥啊?他瘦得皮包骨头似的,这也不好,是穷相。”

兰鸢捂着嘴贼兮兮地笑,偷偷附耳过来问她:“爷怎么知道冯哥瘦得皮包骨头的?你摸过啦?我也天天见他,我怎么不知道?”她又悄悄亮起了眼睛:“我老看见你俩坐在船头唠嗑,白天唠,晚上也唠,大伙儿都说……”

“兰鸢!浑说什么呢你!”竹笙心里一咯噔,劈手在妹妹背上拍了一下,手劲不小,硬生生把兰鸢到嘴边的话给捶了回去,还忙跟虞锦解释道:“主子别听她的,她嘴上没边儿,净说瞎话。”

虞锦没多想,朝后头那桌抛过去一眼,正巧和冯三恪对上视线。

他这半月似乎有了些变化,不再每天缀在她屁|股后边问这问那了,话愈发少了些,却总是在望着她,虞锦冷不丁一回头的时候,总是能和他对上视线。

还有他以前眼底藏不住的局促也越来越难得见,除此之外,似乎还有些别的东西在悄悄改变着,具体是什么,虞锦形容不上来。

她心神一晃,跟兰鸢信口胡诌:“生意人呀,像你冯哥这么瘦也不好,客人一看,好嘛,你个当掌柜的自己还这么瘦,生意肯定不好,你家的货肯定卖不出去,我还是换一家吧。所以一天三顿吃个七八分饱就好,别胖也别瘦。”

冷不防被扯进话里,冯三恪离得远,没听清她俩在絮叨什么,却听出是在说自己,默默把背挺直了些。

越往南行,天儿越暖,身上的棉衣一层一层往下脱。十七八岁的男子气血足,冯三恪跟一群护卫一样,早早换上了单衣,素净的竹青色儿,伞一撑,就仿佛行走在一幅烟雨朦胧的画里。

路上和十个姑娘擦肩而过,里边能有九个要回头再看他一眼。虞锦不止一次地感慨:长得好看可真是福气。

他们一路上走得自在,程帮倒是夹着尾巴做人了。入了江南以后城禁越严,每道城门都卡得很紧。何况离海津府越远,程帮越是鞭长莫及,淮安城以南的地方程老八也是头回来,哪怕程帮能耐再大,进这几道城门也越来越不容易了。

改装易容、作假名契、找当地人学几句方言,或是赶在黎明开城门时混入挑着担子进城卖菜的农户里……

虞锦一路听着看着,学到了不少歪道道儿,心说留着将来应急用。

一行人到了杭州那日是三月初一,杭州天暖得早,已经开了花儿,满城都是浓郁春光。

他们前脚刚进城门,还两眼抓瞎不知道该往哪儿走,就有俩掌柜连走带跑地迎上来,一高一矮,眼睛往几个姑娘里瞅了一圈,定在了虞锦身上——她一身男装扮相,好认得很。

“哎哟我的少东家哎,您可算是来了!您要是再不来,我跟老怀就快要卖了自己的宅子去收茶喽!”

这个儿矮的掌柜叫秦源,旁边的高个儿掌柜叫怀相言,都是四十来岁的年纪。他二人是前两年虞五爷从京城派来的,两人拖家带口搬到了杭州,打算在这边常住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