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88章 职场风流(下)(1 / 1)

加入书签

21世纪初,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创造了人类经济史上第二个经济奇迹,在日本创造的1957年到1987年经济奇迹之后又创造出了中国的改革四十年奇迹。

四十年的历史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并不长,如果把人类社会比喻为茫茫夜空,那四十年仅仅只是一颗灰暗的星星而已。不过对于江泳博、张连城和宁声涛来说确是真实的大半生或者上半生。

在四十年的时间里,国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简直就是西方国家三四百年的简化版,西方用三四百年走过的道路,中国用三四十年来完成。这种超速度不仅仅在物质层面对人产生影响,而且也会在精神层面对人产生巨大的影响。

一个小时候吃饭都吃不饱的中国人,老了老了之后却需要熟练的掌握手机的用法、电脑的用法,甚至需要学会开车!中国的老人真是了不起!

当前,社会上的20后、30后、40后都渐渐老去,50后、60后、70后、80后正在各个领域各个层级发挥着巨大的建设性作用,90后和00后也成长起来,改革一代的70后和85前他们很特殊,既没有老一辈的那些光辉或者跌宕的经历,也没有新一辈电脑时代的那种“自由”和“洒脱”。他们承上启下,在“禁锢”中寻找“自由”,在“束缚”中“潇洒”。

最初,江泳博还是受到家里人的影响,在寻找工作的时候显得有点左右摇摆。作为工薪阶层的父母当然希望他能够在体制内寻找一份衣食无忧既稳定又体面的工作。他们认为只有那些不务正业的人才会去创业才会去做生意,做生意都是活不下去的人才干的营生。

江泳博和张连城、宁声涛最初面对的局面是类似的,就是必须要在稳定平淡和激情风险当中进行选择,不过结果是,张连城和宁声涛没有坚持自己的梦想,江泳博一直坚持着,虽然也曾经选择了逃避或者妥协,但更多的时候他的勇气比张、宁两人更多。

开始也按照父母的安排去接受了一些考试和招聘,不过心不在焉和欲望不足等多种原因使得他的表现并不好,他甚至还会在一次进银行的考试中故意的乱写答案,现把自己作对的题写在草稿纸上,然后把错误的答案再填写到试卷上去。

“去银行帮人数钱为什么不能去自己在市场上创造自己的钱?”这是江泳博对宁声涛的解释。

大约一年之后,父母说不定也知道了江泳博的决心,不再逼迫他去按照他们的意愿考试和应聘,把他交给了一个亲属,让这个亲属带着他去了上海经商。

江泳博开始工作时,确实也算不上真正的打工,因为他父母在他亲属的生意里有股份,因此他其实都算是小老板的公子。

他的老板其实就是他的表叔,也是公司的最大股东。正因为这个七表叔对他太好了,他感觉到在这个以经营建材为主要生意的公司学不到东西,也吃不了苦头,于是半年多时间后,他就背着父母偷偷辞职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