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92章 舞场风月(下)(1 / 1)

加入书签

李卫康是舞场故事最多的男人,他也是来者不拒的包容型男人,少妇也好,少女也好,学生妹也好,无论是大众舞厅还是音乐吧迪吧酒吧,无论是广场舞还是专业舞会,他都曾经风月无边。杨盖生是舞场故事数量多但类型少的男人,他的故事主要来自迪吧,而且主要在北京和深圳的迪吧。

宁声涛有时候也羡慕李卫康,觉得李卫康拿得起放得下,总是游走在有情和无情的边缘,既不为情所困,也不为情所累,更不为情所伤。他的目标一直都非常明确,他必须要找一个家庭条件好,最好是家里有直系亲属在官场的老婆,但老婆不等同于女朋友和情人,他可以在舞场和麻将场随意的爱情,却绝对不在这些地方去寻找婚姻。

人活一世,到底为了什么?相信很多人都问过自己也问过朋友,宁声涛每次自省,都给了自己巨大的气泡,彩色的气泡。他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所有的知识都得到真正的现实价值,他希望自己活学活用,将所有宝贵的积累起来的知识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和精神动力。

曾经年少的宁声涛,意气风发的认为只要自己努力就能够得到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只要自己努力就一定能够展现自身的内在价值,可是他太理想主义,太浪漫主义,完全忽视了怀才不遇本就是历史上千千万万知识分子都常见的局面。

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主要有三种情况,一种是不懂得变通,死脑筋,只认一个标准一个对象,绝对不会因应时局而变化自己,做到与时俱进;二种是位置不对,就好比一个优秀的篮球运动员如果当初小时候就下定决心一定要练习乒乓球,结果是少了一名优秀的篮球运动员也出不了一名优秀的乒乓球运动员;三种是心态不对,当确实放错了位置,由资源变成了废物垃圾,仍然不谋求改变局面,却试图以一己之力改变整个体制,要环境来迁就自己多于自己学会适应环境。

有些人的怀才不遇其实就是个笑话,宁声涛记得自己曾一个醉汉在公共厕所里对他说:“我要人才有人才,要文才有文才,要干才有干才,明明应该去做个管理者,结果却非要我去当工人。当工人我既没有兴趣也没有能力,当领导又没人提拔我!这是人才的浪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啊!”

宁声涛听醉汉很认真的对他说话的时候是高二年级的冬天,那个男人年龄大约也就二十多岁,可能刚开始工作不太久,从气质和谈吐来说,也许这家伙还真是个人才,可惜没有人才展示才华的舞台。当天晚上,宁声涛就翻来覆去睡不着,以致于第二天精神不振。谁能想象,这种令人唏嘘的局面会落到他的头上,而他也精神不振了十一年!

王情是个高四女生,她第一年高考没考好,至少没有达到她平时所应该具备的水平,因此她在嘉首最好的中学河西师大附中复读。宁声涛能认识这个女生,就因为一次在大众舞厅里去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