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背景色:字体:[很小标准很大]

第389章 釜底抽薪(1 / 2)

加入书签

所谓的“互通有无”,最终目的就是占领对方的市场。</p>

像南诏这样的国家,当然不可能是大唐的对手,沦为原材料生产地只是时间问题。</p>

吐蕃更不必说了,大的方向是气候影响。</p>

以前能种麦子的地方,现在连苗都歪歪斜斜,还怎么养活那么多的人。</p>

加上吐蕃又是个部落联盟制国家,虽然由共主悉博野氏族管理。</p>

但王室控制着地区,仅限于逻些城(今拉萨)一带。</p>

其余地区经济、军事大权,都被各个地方氏族把持着。</p>

他们相互之间也有很深的矛盾,经常为了各自的利益争斗。</p>

在佛教传入吐蕃后,这样的情况更是火上浇油。</p>

沙门与原始苯教徒渐渐对立,最后竟然成为水火之势。</p>

最后连王室都被搅入其中,甚至还有赞普因此被杀。</p>

公元815年,吐蕃王子热巴巾即位。</p>

他是位虔诚的佛教徒,不但免除寺院的税收,还赐给每个僧人七户人家的奴隶。</p>

除此之外,热巴巾还在各地兴修寺院,据说数量达到一千余处。</p>

同时又任用崇信佛教大臣、后妃打理朝政。</p>

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僧侣集团彻底控制朝政。</p>

他们一边扩增田产、侵占牧场,将税负转移到百姓身上,致使民生倍加艰难。</p>

一边又执行严苛的佛规戒律,只要一不小心就会犯罪,从而被重重处罚。</p>

这样糟糕的政策,最终导致“百姓对僧人或竖指指之,或恶眼怒视。”</p>

偏偏在这时候,吐蕃境内发生了自然灾害。</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