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1章 王师范的态度(1 / 2)
平卢节度使王师范的眉头紧锁,他看着面前的老者说道:</p>
“颖山先生,朝廷刚刚送来文书,不日之内将有船队经过,请沿途各节度使悉心护卫。</p>
这个行动是试探我们,还是真的仅是路过?”</p>
接替平卢节度使一职后,王师范的心一直绷得紧紧的。</p>
虽然他已经上表朝廷,希望能够得到皇帝的承认,但是京城的旨意却一直没有来。</p>
这就像在他的头上悬了一柄利刃,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落下来。</p>
就在这样紧张的时候,朝廷的船队忽然要从淄州、青州通过,这更是让王师范不安。</p>
早晨,节度使府内已经商议过,将领们的意见是打。</p>
王师范并不想打,他的父亲在过世前,还再三的叮嘱,一定要与朝廷搞好关系。</p>
这才过了几个月,就和朝廷撕破脸。</p>
让笃行儒家的王师范,觉得十分的为难。</p>
毕竟,这可是无君无父的大罪。</p>
思考再三,王师范还是想听听其他的意见,比如自己的授业恩师颖山先生会怎么说。</p>
“淄、青两州是平卢的根本,如果被朝廷探出虚实,节度使就会陷入被动,还是严加防备为好。”颖山先生毫不迟疑道。</p>
王师范一怔,他还以为颖山先生会劝他顺从朝廷,毕竟儒们一向倡导“君君臣臣父父子子。”</p>
可没想到,对方竟然让他防备朝廷。</p>
“颖山先生,学生如果拦截朝廷舰只,岂不是受人以柄。</p>
一旦与朝廷交恶,战火恐怕会烧到平卢,此地的百姓又该如何安置?”</p>
王师范虽然年少,但也是被王敬武提点过的,自然不是个好糊弄的人,当即提出自己的疑问。</p>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