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5章 第 75 章(1 / 2)

加入书签

“……这现在瞧不出。”太医哑笑, “再者, 这搭脉瞧男女,原也做不到完全准确。”

言外之意您还是等生下来再说吧!

楚怡想想也罢, 这有什么可着急的?别说古代了, 就是现代做了b超,医生也不告诉你啊!

而后随着太医告退,喜讯迅速向四面八方炸了开来, 沈晰冲进玉斓苑的时候都恨不得快得脚不沾地了,一把紧抱住楚怡“有了?又有了?!”

楚怡被他按在怀里声音闷闷“嗯……”

接着他又一连串地问他“怎么样?有什么不适没有?你想在哪儿安胎?是留在园子里还是回宫去?”

“……”楚怡艰难地抬了下被他按着后脑勺的头, 深吸气, “憋死我了……”

沈晰干笑, 赶忙把她放开,楚怡又说“就在园子里挺好,地方大,风景也比宫里强。”

“那行。”他应下来,说着转身就要往外去,“我去给父皇报个喜!”

“?”楚怡一愣, 走了两步, 他自己倒刹住了。

——他装着病呢。

沈晰滞了一滞,转身坐到了罗汉床边。

楚怡心里一阵唏嘘,过去挤到他身边坐下,不知道该说点什么好。

时至今日, 出了这样的喜事, 他的头一个反应依旧是要去告诉皇帝。可他们甚至摸不清楚, 这个孩子——她这个楚家女儿怀上的孩子,在如今的皇帝眼里究竟能不能算个“喜事”。

楚怡抱住他的胳膊,侧颊在他肩头上歪了一会儿,只能说“差人去报喜就是了。”

沈晰点点头,叫了两个宦官进来。一个差去旁边的燕云园跟父皇报喜,另一个让即刻赶回宫,跟母妃也说一声。

最后是张济才亲自去的燕云园。皇帝的情形他清楚,太子的顾虑他也明白。所以他禀话时格外小心,说完就紧盯着地面满面恭顺,同时竖着耳朵静听皇帝的每一分反应。

皇帝还是高兴的“当真?”

“是。”张济才毕恭毕敬。

皇帝点点头“好事。回去告诉太子,关照好人家。他自己有着病也要当心,别把病气传过去。”

“是,下奴记住了。”张济才又躬躬身,接着便听皇帝安排了一连串的赏赐。

他照例不便赏楚怡,就赏了沈晰还有月恒——虽然月恒和楚怡一样都是“小辈女眷”,但说起来到底是皇帝的亲孙女,又还是小孩子,就没那么多规矩计较了。

张济才一边待太子和小翁主领赏谢恩一边心里头盘算,仔细回忆了一番,这回的赏好像不比上回轻,就放了心。

等到他领着一干抬贺礼的宫人告了退,皇帝清淡的目光却盯着一干人远去的身影望了好一会儿。

他适才其实很想问问张济才,太子到底病没病?

这是楚成带给他的疑惑。他先前让暗卫去盯着楚成,听楚成说了不少话,让他解了一些对楚成、对太子的疑虑。

但同时,他也注意到楚成话中全未提及太子的病,一直在说的都只是他这个皇帝久病不愈,太子为他操心云云。

诚然也有可能只是当时的话题不必提起这一点,但不知怎的,或许是因为他一直以来的直觉,也或许是因为他近来疑心过重,他就是从中觉得太子或许没病。

他想过去看一看,太子的毓仁园与他的燕云园不过只有一墙之隔,可他又没有勇气去。

——如果太子真的没病,那就是在躲他。

除却皇帝过于昏庸,让太子觉得朝不保夕,还有什么理由让太子躲着?

他心里一阵深深的无力。

同时,他也想到了自己的另外几个儿子。在太子“养病”的这些时日,他们个个都很努力,能领的差事全领了,这个进工部那个进兵部。老三的本事尤其大,写了一本关于农田赋税的折子,引得满朝啧啧称道,让他不得不暂时让他接管户部的差事。

户部掌管举国税收、钱粮,与百姓息息相关。若在户部混出名堂,势必名声大振。

他不知道这几个儿子想要什么么?他自然知道,无非就是盯着那个储位,盯着日后的皇位。

可太子病着、群臣又都对这几个儿子各有夸赞,他一时也不知该怎么办好。

打从四公主嫁出去之后,他变得愈加畏首畏尾了。

他依旧疑心颇重,对太子也说不上是十分信任,同时也有了更深的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

他不想让自己再一步步地错下去,所以拼命地压制时常窜起来的火气。可有时他又觉得,或许这样也是错的。

他不想让朝臣们更加紧张,不想让儿子们更加畏惧。可这样纵容他们……唉。

他又何尝不知几个儿子都在暗中结党?

皇帝盘算了好半天,最后叫了杨福进来“去,让礼部拟道旨,晋舒贵妃为皇贵妃,择个大吉的日子行册封礼。”

杨福一欠身,同时皇帝一顿,又道“去告诉沈晖,户部的事先不必他忙了。他二哥已病了些时日,让他多关照着些;也跟太子说,若东宫有什么急事要办,可以交代给老三去办。”

杨福听得一愣,但不敢过问,立刻告退了。

皇帝的口谕首先传到了三皇子沈晖耳朵里。皇帝在园子养病,朝中紧要的大臣们也都迁来了这边,各有各的别苑可住。是以沈晖即便有户部的差事,也可以在这边住着,不必时常往京里跑。

他进来可谓是春风得意——太子病了三两个月了,朝中都听不到他的风声;大哥呢,大概是先前太早让父皇觉出了他想争储位,父皇对他多有几分不待见,好的差事也不乐意给他。

唯独他,近来需要皇子办的好差事都让他给抢过来了。当然,父皇也未必有那么情愿,但架不住朝臣都夸他啊,父皇还没昏聩到连群臣的话都听不进去的份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