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 唐朝篇二 李靖一(2 / 2)
而杨素更是能将突厥按在地上狠狠摩擦的猛将。
除了他们二人之外,贺若弼和史万岁都是赫赫有名的将领。
有他们在前,李靖的前半生寸功未立,而等老一代的将领慢慢凋零,此时的隋朝也已彻底平定,看起来好像已然无仗可打。
因此,直到隋炀帝末年,李靖仍旧只是一个小小的马邑郡丞,而此时的李靖,已经四十六岁了。】
好嘛,竟然四十六岁还未得大的战功,结果还能入选八大军神。
这又该是怎样的一段传奇啊。
李靖之前的皇帝们都翘首以待,十分好奇。
而唐朝之人便十分谦逊。
没什么没什么啦,只是一战灭东突厥,再战灭吐谷浑而已啦,不值一提,不值一提,这是我们大唐的基操嘛。
如果能收敛一下眼里的得意与骄傲,也许可信度能稍微高上一些。
【但没有关系。担心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别怕,隋炀帝会为你创造这样的机会的。
毕竟公元619年,时隔两百多年再一次完成大一统壮举的隋朝便轰然倒塌,成为第二个达成“二世而亡”成就的王朝。隋炀帝的功力绝对不容小觑啊。
比起上一个二世而亡,内忧外患的秦朝,隋炀帝的开局可以说简直是亘古未有之美好开局。四方战乱已平,国内逐渐安定富裕,朝堂人才济济。
正是在这样的一片欣欣向荣之中,隋朝走向了自己的覆灭。】
杨坚眼前一黑。
二世而亡?
他大隋也二世而亡了?
那个隋炀帝到底是哪个小兔崽子?
首先排除现在的太子杨勇。
杨坚咬牙切齿道:“还不快去把那几个不成器的臭小子全给朕叫来。”
【不过李靖却没有参与这样的反隋浪潮,并且正是因为坚定维护隋朝的统治,反而引来了之后的好几次杀身之祸。原因无他,我举报我未来的上司。
这就是李靖在隋末乱世的开局。
大业末年,时任马邑郡丞的李靖在太原留守李渊的麾下防备突厥的袭击,而他却发现这位太原留守暗中招兵买马,也并不安分。
于是李靖便伪装成囚徒,想要去江都向隋炀帝告密。但很可惜,因为关中已然大乱,所以李靖只好绕路前行,行至长安,因局势混乱,道路堵塞,未能继续前行。
不久,李渊于太原起兵,很快便占领了长安,于是顺手就截获了李靖,李渊便打算杀了他。】
李渊丝毫没觉得自己做的哪里不对。
李靖可是要告发他谋反这样的大罪,被他发现了,如何能不杀之,否则留之万一成为心腹大患,又该当如何。
再说了,当日天下已经如此混乱,那李靖又为何偏要咬着他不放?
【而恰在准备行刑之时,熟读史书的李靖觉得这个场景似曾相识,急中生智,竟然高呼道:“明公兴起义兵,本就是为了天下去除□□,如今竟然不欲成大事,而要斩杀壮士吗?”
您好这边韩信的版权费请支付一下,这查重率得有个90%了吧。
不能因为大家都是军神,就随意挪用吧。
但是韩信的这一招是真的好使啊,大家都是读书人,谁还没看过《史记》呢。
李靖如此言说,李渊便只好也“壮其言”。】
韩信:……
怎么会有人连刑场的话都学他啊。
这是真实存在的吗?
李渊觉得自己被内涵了。
什么叫他也“只好”壮其言。
就不能是他也看出了李靖的才华吗?再说了,分明是他李靖要告发在先,他当日在刑场放过李靖之性命,难道后世人不该称颂他的宽厚大方吗?
竟然还怀疑他的识人之名。
要不要如此双标。
【当然,我深刻怀疑,这个仿照韩信说的话起的作用恐怕并不大。主要原因八成还得是因为刚好在李渊身边的李世民也欣赏其才华和胆识,向李渊固请之,所以李渊才会放过李靖。
毕竟李渊就是这种认亲不认理的人。在之后李渊派李靖攻打梁国的时候,还会得到下一次淋漓尽致的体现,我们这边先按下不言。
总之,李靖终于遇到了他一直等待的机会。
在被李渊赦免之后没有多久,李靖便被李世民召入幕府,从此开始了他为唐朝征战的序幕,这也是他青史留名的开端。】
李渊:???
原来不是内涵。
就是在说他识人不明,竟然还说他认亲不认理?
他分明御人有方,怎么就得了个认亲不认理的评价。
李世民听罢天幕此言,深以为然。
他阿耶,可不就是认亲不认理的那种人。有些时候,未免也糊涂得太过分了。
是可忍熟不可忍,他怎么能眼看着阿耶葬送他大唐大好的局面呢。
让他装作看不到逢迎他阿耶,那他可做不到。
接受臣子的直言进谏本来就是一个合格帝王应有的责任,他才没有做错!
李靖:……
怎么还有下一次?:,,.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