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课(2 / 2)
李晓诗说着: “这件事,是宋钦宗、以及身在开封的将士们,是所有等着勤王军到达、等待被解救的人们,永远不会知道的事。
很匪夷所思吧?
但这就是真实。
因为这是宋朝自开国时期,百余年来对武将们压制和驯化的具现。
是这个重文轻武、重文抑武,以文制武的朝代,一代又一代皇帝努力而来终于得到的结果。是无可避免出现的、原本来说该让他们终于满意的结果。
被皇帝所倚重的文官、言官,用来压制造反可能极大的武将的文弱的读书人,终于凌驾在了一切之上。
——因为他们做到了,仅仅凭借虚假的一道旨意就轻飘飘地把所有拥有真枪实刀的武将们给压在了原地,丝毫不敢动弹。
一张嘴动乱局、一根笔扭黑白、一封旨定社稷。
而武将们也终于从桀骜的虎变成了听话的猫,而且对中央极度胆小谨慎、仿似惊弓之鸟。他们对一切命令照本全收,哪怕它们看起来是那样的“不合理”、因为他们乖巧,所以他们不敢抗命。
那么宋朝的皇帝们呢?在看到这种“驯服”的成果后,会感到开心和满足吗?
——赵匡胤一口血喷了出来。
什么降压药,什么参茶,此刻于他而言已经全然没有了意义。他大脑昏沉,来来回回都是几句少女清脆的言语。
“他们不敢呀。”
在赵光美和内侍太医等人的惊慌失措中,赵匡胤直接用袖子把唇边的血擦掉,目光冷然,喘息着望向天幕。
“我没事,继续看。”
他要看着。
他要看下去。
要看完,才能知道究竟该怎么选。
“女真人这一次南下,带来了国内几乎全部的兵力,没有全部也有十之八九了。所以他们其实也耗不起,只要消耗下去,只要开封据城不出、哪怕没有援军,也能把金人耗到自己撤军。
宋朝这个朝代,听到目前为止,虽然总是暮气沉沉,但又似乎处处都有生机。
/>
只不过它的统治者一次又一次选择的都是那个错误的道路而已——可即便如此,它依旧能够活着。由此可见它的生命力有多么顽强。
那么这一次的生机,它的统治者,能够抓住机会吗?
宋朝的皇帝,能够做出哪怕仅有一次的、正确选择吗?
众人心情不一,李晓诗的声音还在继续。“宋徽宗信奉道教,所以当时宋朝很多道观,道教也很昌盛。”
随着她话音的改变,天幕上的画面也在转变,换成了一处似乎是在做法的祭坛一样的场景。
来自诸天万朝的观众们不知道为什么正在说战争,却又突然转去说起了道士,但眼下内容严肃,大家素质良好,只安静等待着她继续说下去。
当时,宋朝的枢密院事向宋钦宗引荐了一个叫做郭京的道士,道士说,我只要七千七百七十七人,设坛作法,就能杀得金军片甲不留。
少女的声音又一次响起,却是在说着几乎让所有人都摸不着头脑的话。
道士?
作法?
退敌?
这确定不是在讲什么梦话、天方夜谭吗?但大家也都知道,李晓诗不说无用的内容。
于是,一个念头在历朝历代的文人武将官员们心中逐渐成形,他们沉默着,凝视着李晓诗。
……不会吧?
李晓诗:“久等不来援军,宋钦宗已经慌了,一听到有办法能退敌,他大喜过望,直接答应了。并且给这位郭京赏赐无数,还准许了对方‘采阴补阳’的‘修炼’之法,在全程搜寻少女送给郭京,帮助他修炼。
终于,在某一天,这七千多名身穿道袍、脸画鬼相的神仙们,准备出城迎敌了。在开打前,郭京还要求所有的军队都远离他们,省得影响他们作法、也省得法力高强‘伤到友军’,连提议为了保护他们安全的军队都被他直接赶到了几里地外——”
然后,郭京打开了城门。
被军民死守的开封城门、金人久攻不下的开封城门,突然被从里边打开了。
金人会有什么反应简直可想而知。
天降馅饼、意外之喜,飞来横运,不外如是。
天幕上也恰好给出
了简单的概括画面。
被好吃好喝养了多天的“神仙”们被当成了家禽家畜宰杀,金人铁蹄终于涌进了开封城。
北宋的都城、被固守的都城,就这么戏剧化地破了。
李晓诗说道: 不过北宋也不是这么快就灭亡了的。
“开封城繁华,巷道多而窄、人员又密集,对于骑马作战的女真人来说,他们施展不开。而城中的百姓们面对生死存亡的大危机,也都奋力抵抗、每一个人都自发地成为了保卫家园的士兵,对涌入的不速之客们发起了招待。
“开封的守军、三十万的百姓,他们将一股又一股的金人军队拖在了这里。女真人虽然进入了开封城,却什么也做不到。最终,只能无奈撤军。
哪怕到了这种地步,哪怕已经看似山穷水尽,但宋仍然以让人不可思议的方式、在延续着寿命。它又一次度过了危机。
观众们也都松了口气。
特别是老百姓们。
最不想看到国破的不是统治者,而是他们。
但没有给他们缓冲的时间,很快,李晓诗就又一次抛出了新的内容。
“经此一战,金军认识到无法用强攻的方式拿下开封城。”“于是,他们提出了和谈。”
“宋钦宗同意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