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24章 前往襄城(1 / 2)

加入书签

郏县,三日之后,新任县令抵达,同时,县衙中近三分之二官员被换掉。

刘义康决定,暂时离开郏县,前往襄城,襄城是郡治,而且暗卫的消息,襄城更加黑暗,同时,襄城太守府大部分官员都不干净。

襄城太守杜俜,是科举上来的,是为数不多出身平民的官员,但是,他一上任,就彻底变了。

不仅想尽一切办法靠近世家,还不断打压百姓,襄城百姓也深受其害。

不仅襄城的粮食和郏县无二,同时商税也很离谱。

每年,襄城赋税都很正常,但是,了解内情的人都知道,襄城两大世家并不用缴纳任何赋税。

这就让人很是不解,既然襄城赋税没问题,那那两家的赋税是如何补充上去的呢?

难道这位杜太守会自掏腰包吗?

当然不是,襄城近办的商铺在两大世家手中,而其他都是散户,缺的赋税当然从他们身上出了。

很简单,襄城商会掌握在两个世家手中,想要在襄城经商,必须要通过商会,商会只是辅助官府的组织,没有收税的权利。

但是两大世家在商会设立了高额的入会费,想要在襄城郡范围内经商就必须缴纳,而且是每年都得缴纳。

这就补上了税款,还有盈余。

这就让襄城郡的商业并不像表面那样繁荣,反倒是一些商人被迫离开襄城。

然而如今大宋想要经商必须有原地商会的推荐信,襄城商会不出具,那些商人根本无法到其他地方经商。

不过,也有一些商人想到了办法,离开宋国,去魏国,取得魏国官府的文书,就可以不通过宋国商会,在宋国经商,不过也要缴纳两份商税,好在相对来说,要比襄城郡商会的入会费低不少,至少还能赚钱。

不仅如此,襄城地方百姓中流传着一句话,大事小事莫进衙门。

意思就是,不论大事小事,普通百姓进衙门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这句话襄城百姓十分笃信。

当初还真有人不信邪,结果不仅有理变没理,自己还被关进了大牢。

要说豫州都这样吗?也不是,整个豫州,只有一处能好很多,颍川郡,毕竟,颍川荀家可是皇亲,虽然荀家已经分家,但是依旧是颍川第一大族,并且是皇帝姻亲,豫州牧张弻也不敢将手伸进颍川,一旦被荀家察觉,那他就完了。

其实这次还真是荀家,上次刑部尚书刘湛也没查到什么,最后荀家派人告知,这才有了收获。

刘湛也是怕张弻察觉,连夜回长安,这才有了后面的事。

毕竟都在豫州,荀家怎么可能一点没察觉,况且荀家也经商,虽然张弻叮嘱各地,不得为难荀家商人,但是,都是商人,荀家当然也有一两个好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