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提案(2 / 2)

加入书签

当初申请这个学校的人,其实也不少,但是因为各种机缘,就只有这二十个人来参加了这份“实验”教学。

当初贺阳凤想着明君他们去参加比赛,也是有着帮莫老爷子一把的想法。

卓胜辉、明君、康司北这三个人,就学业上来说,大概就只有卓胜辉能拿得出手些,但是明君和康司北也各有各的特点,再加上有那么多位高层次老师的教学,应该还是能有些闪光点的。

从天才赛的往年风格来说,除了重视人的学识,也重视他们的个人能力。再加上这次是团体赛,他们这互帮互助的,也算有个照应。

不过,眼下这种状况倒是有些出乎贺阳凤的预料,本来只被当做划水派的明君和康司北,居然在比赛中大放光彩,还引起各方人士的关注,这可比拍什么视频效果要好的多。

莫老爷子接到上面的电话,说是要派人来学习这种教学模式,这真真是让他高兴不已,恨不得马上跑到儿子的坟头上告诉他,他当年的心愿已经达成了。

只可惜都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种在各个行业阶段,达到优秀的人,能寓教于乐,引导学生们寻找到正确的方向的老师,着实需要仔细挑选。

毕竟,如果让这些顶端人才专门来教书,是有些浪费资源了,但是孩子们的未来也是重要的。

这样若能培养出极优秀的学生,甚至说以后在各行各业也能展露头角,那他们也不介意费些力的。

所以,国家准备,每年都安排一部分优秀人才,去毕业班里自主挑选学生。

原本有些人寻思着找那种头脑聪明、乖巧听话的,教一年就过去了,反正这事儿也不过是给自己增添麻烦。

但是看到别人就像刨璞玉一样,把一个瞧着不怎么样的孩子,或者说是不怎么好管教的孩子,培养成一个出色的人才,那种前后的差距,那种成就感,真的不是在自己的行业中,达到巅峰所能替代。

甚至于,对于某些学生来说,他们的存在,就像是救赎的神明一样。

那种亮晶晶的、带着感激的眼神,看的他们一个个慈父、姨母心泛滥。

这两相对比下来,这种挑那些不出彩或者是被老师“遗弃”的学生,竟成了这些老师的传统,他们虽然自己本职事业很繁忙,但是没过几年就想来帮帮这个忙,哪怕是没有钱他们也愿意。

原本这些人,就做一年,就可以退了,但谁知道后面还三番两次提出要继续参加,这种现象,也是上面的人所没有料到的。

要不是顾忌着他们在自己的行当里,实在太过优秀,这领导人们也不想劝阻这份教书育人的心。

这有了优秀的老师做榜样,还有新奇的教学方式做诱导,那些由这些老师所教的学生们,在出入社会后,多不会忘记这份情谊。

哪怕他们以后在天南地北,也总是会找日子相聚,甚至有些人在以后,也会以这种形式,去教导新的学生。

现在,作为这种教学模式的“实验体”,明君还在那儿琢磨琵琶挺好弹的,比他们家的那个音色还要好,不知道赢通关之后,向举办方申请,可不可以把琴带回去。

反正人家财大气粗,连那种重要资料都愿意给,这种小要求,应该可以提提吧?

而这种想法,在明君看到第四关的时候,达到了顶峰。

这也忒难为人了些,尤其是难为他,上上一关的铁索桥,和这一比起来,简直就是小可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