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1 / 2)
盛剑真怕这些人把荒山砍秃了, 一阵引经据典, 将古今中外但凡大的因为水土流失导致的自然灾害拉出来, 摆事实、讲道理,脑壳都瘦了一圈, 才好不容易把这些老辈子大叔爷们劝住了。
“说了这么多, 那你说到底该咋办?”一个老大爷把背篓箩筐倒扣在地上, 一屁股坐上去, 问盛剑。
“这……叔啊, 要不我们听上头的, 再等等?”盛剑佝着腰愁眉苦眼地说道。
“等?”老头大眼一瞪, “等个屁?你能等你的肚子能等不?”
没有粮食吃, 人光喝水能撑个三天都不得了了。让这些老人等, 还不如直接活埋了他们这样就不用吃粮食了。
“叔,这样, 我们下午队上开个大会, 大家一起商量商量。”
众人一听, 勉强同意了。虽然说如果他们执意砍树, 盛剑也不敢拿他们咋样,但一想到他口中所说的那些泥石流洪水, 他们也不得不为后人想想。他们一把老骨头不在意了, 可后人的日子还长呀, 总不能叫他们跟着一起走吧?
红山大队是典型的丘陵地区, 坡度起伏不大, 但相距红山大队的几十公里外, 有一座绵延几百公里的山脉,翻过大山就是另一座小县城。
据村里老人们说,在那个艰难的时期,家家户户人口非常多,主劳力上工赚公分,半大小子们也不能闲着,通常早上天不亮就会起床,走上几十公里去山上砍柴到市场上卖了挣钱。
这种事情在当时并不是一起两起,反而形成了一种常态。
如今,会上,有人重新提了起来。
但问题又来了。关键是现在的人吃得了那个苦么?
话说,当村里人一听说村上要开大会时,以前一点也不关心这些事儿的年轻人也跟着家里的老人,提着一根板凳凑过来。坝子上挤满了人,大人、小孩,叽叽咕咕讨论事情,尖叫的尖叫,坝子上好不热闹,跟吃流水席似的。
坝子里人多,盛剑把这个问题刨出来后,立刻引起一阵热议。盛剑和几个村干部也不阻止,坐在上面看着人群议论纷纷,一会儿看看村里人,一会儿又和暂留在村里的专家们讨论。
孙泠泠抱着默默,和孙奶奶坐在人群的最后面,孙先林刚刚过来的时候就凑到村里的那群玩得好的老哥们人堆里去了。
“奶奶,当年你们真的去那山里砍柴来卖?”孙泠泠指着远处黛青色的山峦,问老太太。
连绵的山脉在红山大队的东南方向拉起了一条黛青色的墨带,眼力好的,能将山上的轮廓看得一清二楚。说起来,三江县的临时基地就建在那座山的东北方向,从建立起,她还从没有去看过。实际上基地离她们红山大队并不远,末日前骑摩托车的话,大半个小时就到了。
老太太沿着她手指指的方向望过去,用浑浊的眼睛费力地看了几遍,摇摇头,说:“不是哪里,是另一边,我小时候的家就是在那里,我们那时候就住在山脚下。”
似是怀念一般,老太太幽幽地叙述起了她小时候的经历。
老太太是三零后,七八岁时连新中国都还没解放呢。那时候地/主还在,她家里穷,母亲帮地/主洗衣服、倒夜壶;而她就帮忙喂牛,顺便捡柴回家。
听说有一次,她在山里放牛,一个麻老虎从她身边跑过,还是小孩子的老太太当时根本没反应过来,前面一头老牛,后面一头小牛,麻老虎大摇大摆盯了她半晌,最终又大摇大摆的离开了。
后来每次提起这件事,村上的人都说她命大。
孙泠泠和默默津津有味的听着老太太讲她小时候的经历,跟听传奇故事一样。
默默听到惊险处,一惊一乍叫起来,反应过来时,他赶紧捂住嘴,鼓着大眼,一眨不眨地盯着老太太,就像看一位英雄一样看她。
“妈妈,太奶奶太厉害了!”
孙泠泠轻笑,但心里却无言的泛起一股辛酸,哪里是什么厉害,不过是一种谋生手段罢了。
“泠泠,说来你爸当年也去山里砍过柴来卖哩,我们不让他去,他非要去。卖了柴当即就去卖了两个泡粑回来给我和你爷爷一人一个,有孝心哩!”
孙泠泠爸是老两口的老来子,前面有几个兄弟姐妹都没能养活。实际上家里再穷,一个孩子怎么也养得起,根本用不着孙泠泠爸去砍柴,不过是跟着堂哥们一起凑热闹,顺便给老两口买点零食甜甜嘴。
她们这边由着老太太回忆往事,其他年龄大一点的人也差不多。
他们以为这辈子最苦的日子已经过去了,谁能想到老了老了,还要重新过一遭苦日子。
村里的老人都不愿意等天气慢慢变暖,其结果自然不言而喻。
大会后的第二天,天没亮,黑黢黢的寒风中站满了密密麻麻的人。
“泠泠,你也要去山上?”
孙泠泠正和孙先林站在路边整理自家的推推车,这个小推车是孙先林自己用木板订制成的,前面是长长的两根拖把,木框四周围了一圈二十厘米高的木板,木板下方是两个比自行车轮子肥一圈高一截的橡皮车轮。
村里的人差不多每家都有一架这样的推推车。这是专门用来摘柚子的车子,政策好了,他们这里的便民路非常旷达,一米宽的水泥路几乎通道了地里头的最中心。有这样一凉推推车,摘柚子可就方便多了。
现在正好用来去山上砍柴。
孙泠泠听到声音,转身一看,孙若和她妈两人一人背了一个比她们自己还高的大背篓。看样子母女俩都会去。
“孙若姐,你和六娘都去山上,家里谁照看呀?”孙若和她一样,父亲去世得早,她妈也没有再找,一直守着孙若这个女儿过活,算是孙六娘的命根子。
“家里没什么东西,我拜托了隔壁婶子帮忙照看,不碍事。”自从孙若回来后,孙六娘脸上的笑容也多了,眼神时时刻刻都落在孙若身上,生怕一个眨眼人就不见了。
临到出发时,孙泠泠看到申从志径直朝她们这边走过来。
“孙小姐,孙若!”申从志现在每次看到孙泠泠,眼神里自然而然透着一股尊敬,孙泠泠未知的能力在他眼中蒙上了神秘的面纱,连带着即使两人合作了好几次,还是客气的喊她孙小姐。
而对孙若就亲切多了。
孙泠泠对此,暗地里翻了一个白眼。
“军大哥,你们也要去山上砍柴?”孙泠泠问。
这会儿她在人群里看到了好几个兵士,几乎都是当初送她会村的那一批人,仔细数了数,只少了两个人。
就是没看到薛辞,于是又问申从志:“薛辞呢?他怎么没和你们一路?”
在孙泠泠的记忆中,这个薛辞哪儿都少不了他。
“薛辞先生还在准备物品,等会儿就来。”
由于村里人大多都推了推推车,偏僻的无人小路就没敢走。沿着大路,人群向基地的另一边山脉迈进。
一路上,加入进来的人越来越多。有的是临时收到消息的,有的门路比较广,昨晚就准备好了。申从志和她们一起走了一会儿,不得不回到大部队去维护队伍的秩序和安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