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44章 有条不紊的剧组(2 / 2)

加入书签

不但对于演员的精力,连体力也是一项巨大的考验。

这个时候,一方面体现出艺人团队的重要性了,另一方面,也要看剧组统筹的能力了。

通常而言,是不会连续进行多场的情绪爆发戏份的。

所以如何处理演员在情感爆发戏之后,需要做到的准备和规划,也让王辉大受裨益。

此前,王辉也拍过那些情感冲突的戏,但说实话,如今看来,自然是有着许多漏洞存在的。

其次,是冯六爷在场面的调动。

在整个华夏,论大场面的调动,首选自然是香江的那一批大导演们。

其次,才是内地、韩族、日族、弯弯。

但并不意味着内地没有适合拍摄大场面戏份的导演了。

只是这样的人很少。

冯六爷绝对是其之一。

为什么在王辉看来,冯六爷位列于三大导演之列呢?

论才华,他不姜纹。

论画面镜头,他不如老谋子。

论对艺术的追求,他不如陈恺歌。

甚至因此许多人diss他是只知道抱朔爷大腿的挂件。

但谁也没有想过,论对剧组的掌控能力,除去很早在香江打拼的吴景之外,整个内地,没有任何人能够得他!

任何一个导演,掌控剧组的能力都是十分必要的。

为什么许多大导演在拍摄商业片的时候折戟沉沙了?

可在千禧年之后的十年里,冯六爷这块牌子,是国内响当当的牌子!

为什么?

很简单。

是因为冯六爷的厉害,在于对于场面的掌控能力。

换句话说,杂而不乱,有条有序。

朔爷当然很牛哔。

但朔爷的作品,也是公认的难改编。

冯六爷能够将其改编成功,显然不仅仅只是因为他是“花瓶”而已。

掌控一个四十来人的剧组,和掌控一个一百多、甚至两百多以的人员的剧组是完全天翻地覆的两个概念。

此前,王辉掌控人员最多的剧组,应该是电视剧《仙剑侠传》了。

那部戏,只算有名有姓的演员,除去群演之外,足足有着六十人!

那都已经让当时的王辉有一种手忙脚乱的感觉了。

要不是老谋子派了一位经常跟着他的副导演前来帮忙,王辉差点搞砸了。

可《唐山大地震》是电影!

电影也意味着,算是群演,也是需要进入镜头的!

换句话说,除去有名有姓的演员之外,任何一名进入镜头的人员,都要掌控住!

这很难!

虽然群演用不到导演亲自讲戏,但在拍摄的时候,场面调度、角色走位,以及其他的相关事情,也让王辉受益匪浅。

虽说冯六爷的剧组相对于王辉的剧组较粗糙,但在拍摄那些群戏方面,王辉却不得不承认,自己不如冯六爷太多。

最少,如果让他控制这一百多号人,并且想要达到自己的预期,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