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江远下山(2 / 2)
“谢大人!谢公子!我等定当尽心竭力,为公子效犬马之劳。”
众护卫诚惶诚恐的说道。
“爹爹,你且向后移步。”在子书灏谦疼爱的注视下,子书江远双膝猛然跪地,泪珠滚滚,激动的道:“爹爹,这十载春秋未能绕膝承欢父母膝下,请恕孩儿不孝之罪!”
随即砰砰三记响头。
子书灏谦双手扶起子书江远,朗声大笑,笑中含泪说道:“归来便好,归来便好啊!”
此时,子书夫人闻讯匆匆赶来。与儿相见,犹在梦中,抽泣说道:“你....你....你是吾儿江远?”
待得到夫君的肯定后,她不禁泪如雨下,痛哭失声道:“真是吾儿归家了!”
子书江远抱着子书夫人在她耳旁轻声说道:“娘亲,江远归来了!您可还好?”
子书夫人声音呜咽,一时间竟说不出话来。
子书灏谦见状正色道:“你们母子这十载关慰之语还是进来再说吧,如此哭哭啼啼成何体统?!”
在子书灏谦的引领下,子书江远扶着母亲走进府中。
子书夫人看着儿子瘦削的面容,不禁心疼埋怨:“你为何不知好好照顾自己,若是这般下去,病了可怎办?”
子书江远调皮的笑道:“娘,你放心,江远好着呢。再说有你疼我,我哪里还舍得病呢?”
子书夫人轻轻的拍了一下江远的脸,目光中满是温柔,嘴上却仍在责备的数落。
“你这孩子怎地爱这般胡言乱语,日后可不准如此了。”
子书江远笑着答应,满眼撒娇。
正厅,夫人拭去眼中的泪水,拉着子书江远的手,细细打量着儿子的面容。
子书江远起身,来到父母面前,双膝再次跪倒:“父母大人在上,不孝子子书江远给你们叩头赔罪了。”
说罢,他恭顺的叩了三记响头。子书夫人连忙用双手扶起儿子,轻轻的抚摸着他的头发,柔声说道:“归来就好。”
子书夫人拉着儿子回到座位上,子书江远紧紧的依偎在母亲的怀中,显得格外亲昵。
子书灏谦咳了一声,拂着胡须正色道:“江远,这些年你跟着师父都学了些什么啊?可否有些长进?”
子书江远坐直身子正色道:“师父传授我纵横之道,律法之术。音律、武艺、阵法......”
子书灏谦茗了口茶欣慰道:“不错,不错!吾儿,你此番已下山,不知日后有何抱负啊?”
子书江远傲然说道:“此番下山前,师父要我寻一相助之人。若是寻得,我便像爹这般建功立业,做一位顶天立地的大英雄!”
子书灏谦频频颔首,满意地说道:“吾儿志如鸿鹄,日后必当为国之栋梁!”
江远边给父亲斟热茶边问道:“爹,你可否同孩儿讲讲我离家后的事吗?”
子书灏谦沉吟说道:“江远啊,你此刻所观我子书一脉之变化还需感谢当今圣上武德帝啊。”
子书江远疑惑道:“父亲,你所言为何呢?”
子书灏谦微笑道:“当今圣上本就是王孙贵族,且又是大为之人。他能在此乱世中一统江山,不仅是因为其身颇具才学,更因齐聚贤能之德啊。”
子书江远猜测道:“莫非说爹也是蒙了圣上的恩典,才有今日这般光景的?”
子书灏谦喝了口茶说道:“吾儿说的不错。当初为父在袁先生的引荐下有幸结识了圣上,后在其力邀下赴并州做了他的帐下幕僚。承蒙圣上不弃,与为父结义为兄弟,如今才有了这般光景。不过,这也是因果所致。想当初你刚出世时,你师父便曾与为父提及此事。如今圣上开创大唐基业,我族自是随其牵至此处了。”
子书江远惊赞道:“不过十载光景,这世间竟有此风云变幻。今日听爹所言,便知师父所言非虚了。”
子书灏谦微微颔首道:“如今大唐初定,正是吾儿施展抱负之时。不瞒吾儿,为父除了在朝廷任职大理寺卿,还兼任盘武门门主之职。如今吾儿既已归家,还需随为父入此门历练。待日后机缘成熟,也好接替这门主之位。”
子书江远不解问道:“盘武门?爹说的可是那当今武林第一门派——盘武门?”
子书灏谦正色说道:“吾儿有所不知。这盘武门乃是当今圣上当年于六盘山所立,为他在江湖之中的潜藏势力。此门虽貌似在江湖,实则却是圣上的亲卫。门主更是身份显赫,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唉,只可惜......”
子书江远不明问道:“原来此盘武门竟还有这等玄妙?!只是不知父亲为何而叹?”
子书灏谦惭愧说道:“圣上当年将镇门之物‘六川印’交予为父,我却在征战之中将其遗失,险些误了大事。说到此处,为父确是愧对圣上的信任之情啊。”
子书江远安慰说道:“爹莫要难过,待日后咱们将此印寻回便是。”
子书灏谦叮嘱道:“父亲如今年已老迈,日后还需吾儿多多尽心效力才是啊。”
“父亲放心,如今江远归家。日后定当为君分忧,为父分担,为大唐之业殚精竭虑。”
子书夫人心疼说道:“老爷,江远今日方才归家,想必这一路定是劳顿非常。咱们且让他歇息一下,有话待日后慢慢说便是。吾儿,你先去好好睡上一觉。待晚膳准备好后,娘再差人叫你。”
子书江远笑道:“那就有劳娘亲了。”
子书灏谦起身又向江远叮嘱了几句后,方才分头回房歇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