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十六章 携手相将(2 / 2)

加入书签

“灿姬,你晓得吗?此刻的你真的好美。”他凝视着她,由衷的赞叹道,“将眼睛闭上,我还有礼物要送与你。”

灿姬听闻此言,微闭双眼。子书江远俯下身来,轻柔的将一吻烙印在她的额上。在他含笑的注视下,她睁开双眼,神情显得极为羞怯。

一阵清风袭来,白雾氤氲,子书江远的身影倏忽不见。

“阿远......”灿姬见状,急切唤道。

她左右四顾,焦急找寻,洞中并无人应答。此时她突然清醒过来,刚刚不过是梦境一场.....

她定了定神,抬头向石穴顶端看去。只见一丝天光顺着穴口进入,仔细观瞧,石壁上有人攀爬时留下的痕迹,心知他此刻定然在外面等候,便整理好衣裙,佩戴好御游剑,寻踪而出。

皇城太极殿,气势雄伟、高大巍峨。武德皇帝李渊高坐在龙椅之上,威仪赫赫的看着群臣。站立两侧的文武百官均都屏声敛息,俯首默然,偌大个朝堂无人般的静寂。

稍顷,人群中出现了一阵小小的骚动。骚动愈来愈大,人们纷纷转头看向殿门。在这注视之中,子书江远在两名金吾卫的押解下,缓步走来。只见他此刻并无慌张之意,仍是一副气定神闲的模样。

“微臣子书江远见过皇上。”子书江远双膝倒地,叩头说道,“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子书江远,你可知罪?”李渊怒目而视的说道。

“微臣不知。”他闻听此问,茫然的摇头说道。

“朕曾同你约定,要你近日彻查皇城谜案,将凶手捉拿归案。如今早已逾期,你却尚无半点收获,你要朕对天下之人如何交代?”李渊一拍龙案,愤然起身,责问说道。

“微臣无话可说,任凭皇上处罚!”子书江远站起身来,傲然说道。

文武百官先是面面相觑,随后便是交头接耳、窃窃私语。人群之中,太子李建成与齐王李元吉互视一眼,目光中满是得意。秦王李世民双眉紧锁,忧心忡忡。郇国公李成稷任凭心中万般纠结,外表却又不露声色。

“好。”李渊冷笑一声,命令护卫道,“拖出去,将他廷杖八十!”

“是。”护卫抱拳施礼,分别站立子书江远左右,伸手架起他,欲将其拖拽出去。

“父皇,万万使不得。”李世民见状,快步走出,抱拳施礼,急切说道,“子书一脉乃是我朝有功之臣,江远贤弟自入世以来屡破奇案,此番也是因误中调虎离山之计方才如此。还望父皇看在以往情面,宽限则个。”

“秦王此言颇为差异!若是这朝堂之上的文武百官人人如此,国法如何执行?长期以往,必定国将不国。秦王一向治军严明,此番莫要因此人是你的亲信,便加以袒护吧。”李建成抱拳施礼,咄咄逼人的说道。

李渊看着李世民,随后又将目光投向李建成。二人言语虽各执一端,却都极有道理,这不禁令他左右为难,不知该如何是好。

“秦王莫要为难。”子书江远劝慰道,“子书江远身为大唐朝臣,皇上责罚原该领受。”

子书灏谦见儿子态度如此强硬,不禁冷汗横流,无奈摇头却又不敢言语。

朝堂上一片寂静,李渊无力挥手,金吾卫如狼似虎的将子书江远架了出去。李建成斜睨了一眼李世民,唇边泛起了一丝不易察觉的冷笑。李世民虽貌似平静,心中却已然敌意萌生。

琅玕院帝休室,落日的余晖给悬挂在门楣处的匾额凭添了点点光斑,显得甚是寂寥。今日午前,因子书江远被皇上责罚,群臣此刻避之不及。虽身受重伤,却并无人前来探看,唯有辰灵等四护卫在室外把守。

“公子一向同秦王、袁先生交好,如今受伤,他们竟也不来探视?还算作什么朋友?”子镜转身担忧的看着门窗紧闭的帝休室,嘟囔的说道。

“莫要乱说,如今朝堂人多眼杂,公子之事又极为引目,他们迟些前来也在情理之中。”辰灵轻斥说道。

“郡......郡主......”静立身旁,久未发声的未星突然手指前方,惊诧说道。

众人闻声观瞧,只见在柳敏的陪同下,身着玉色衣裙的灿姬匆匆前来,眼神中满是急迫。待二人来到近前,辰灵伸手将其拦住。

“辰灵,阿远他......”灿姬急迫的拉住辰灵的衣袖,神色慌张的问道,“他究竟伤到何处?可否严重?”

“回禀郡主,我家公子无碍,只需休养几日便可好转。”辰灵为难的劝说道,“你还是先回郇国公府等候吧。”

“可是......”灿姬正欲继续向下说,却被辰灵打断了话头。

“郡主无需再说。”辰灵故作生硬的说道,“公子已经下令,琅玕院近日闭门谢客,尤其是对郡主您。”

辰灵的语气坚定有力,态度极为明朗,使得灿姬无法再继续说下去。默了默后,她从衣衫的贴身处取出了一个绿色的箭囊,轻抚此物,目光黯淡,略作沉吟,递到辰灵的面前。

“辰灵,这是我精心缝制的箭囊。若是他心情好转,还请你转交给他。此囊原是我为其准备的生辰贺礼,未想到竟有今日的决绝。”

话语刚落,灿姬便猝然转身,脚步踉跄的向来时的方向走去。

“郡主。”柳敏迅速转身,边高声唤道边跟随而去。行至几步,她蓦地停住脚步,转身瞪视着辰灵说道,“告诉你家公子,他如此伤我家郡主的心,日后就不必再到郇国公府来了。”

“我家公子他......”

子镜忍不住插嘴解释,却被辰灵暗中拽住了衣袖。他讶异的侧头看去,话语戛然而止。

灿姬主仆二人的脚步渐行渐远,身影最终远去。

恨君不似残阳血,南北西东,只有相随无别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