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十五章 杀机再起(2 / 2)

加入书签

李世民唇边泛起一丝笑容,目光炯炯,连连答应。

“秦王。”袁天罡从袖筒中摸出一个锦囊递到李世民的面前,叮嘱道,“囊中之物乃是袁某昨夜为秦王占星所得。途中若遇危机,可随时打开观之,其中必有破解之法。”

“本王多谢先生同江远贤弟。时辰不早,本王还需先行赶路,待日后再与二位一叙。”李世民小心翼翼的将锦囊放进贴身之处,随即含笑抱拳施礼道。

在子书江远和袁天罡忧虑的目光中,李世民策马疾行,率队离去。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帝乡佳气郁葱葱,紫阁丹楼纷照耀,璧房锦殿相玲珑。赤城映朝日,绿树摇春风。复有青楼大道中,绣户文窗雕绮笼。

夜未央,凉风挟裹着湿润的雨意悄然而来,一场暴风雨正在缓缓氤氲着。

琅玕院帝休室,子书江远与袁天罡在案几后相对而坐,边品茗边聊天。自李世民出征离京已过半月,到如今却连一封书信都未曾捎来。身为得力干将,二人不免极为担忧。再加之那暂无踪影的高昌信笺,更加令人烦忧倍增。

“先生,若是今日秦王在此,我等想来必然会更加尽兴吧。”子书江远神情郁郁的说道,“他已走了二十几日,不知有何消息?”

“公子放心。”袁天罡凝视着手中的茶盏,从容说道,“秦王此行虽路途稍显坎坷,却并无性命之忧,而且还能得另一番机缘造化。”

他见子书江远向自己投来了疑惑的目光,便略微点点头,继而又迅速转移了话题。

“不知公子上次在剑心书馆的藏书楼中可曾有何发现?”

“江远虽在各处查访,却并未有任何发现。”子书江远悻悻的说道。

袁天罡默了默,随后从袖筒中取出一封信笺。待展开,递到了他的面前。子书江远接过信笺,匆匆浏览了一番。须臾,便抬起头来,目光中满是诧异。

“先生,此信莫非便是你上次提及到的信笺?”他疑惑的问道。

“正是。”袁天罡淡然答道,“此信乃是袁某从藏书楼的旧书中找寻出来的。”

“这异族文字果真难懂,不知先生可否有解?”子书江远边凝眉思索边说道。

“袁某如今只是略通一二,但未能全部解开。”袁天罡云淡风轻的说道。

“哦?还请先生点拨。”子书江远恭敬求教道。

“唉,公子有所不知。”袁天罡放下茶盏,揣测地说道,“袁某而今已将此信全部看完,但却始终未能读懂这写信人的真实意图。”

“哦?”子书江远神情更显迷惑。他定定的看着袁天罡,等待着解答。

袁天罡提起案几上的茶壶,分别给二人续茶。待放下茶壶,才又说道。

“王璞接人待物历来深不可测。他虽一直以手无缚鸡之力的文人形象示人,目光中却隐藏着武将特有的锋芒。如今读完信,袁某方才恍然大悟,原来其竟是高昌的细作,此人确有大智慧。”

子书江远听闻此言,不禁露出了愕然的神情。他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平素王璞的模样来,那般的慈眉善目、云淡风轻,言语之中不乏悲天悯人的情怀,无论怎地也无法同细作二字相提并论。想来,在此人的搅动之下,又一场新的风云只怕是在所难免了。

窗外,不知几时下起了瓢泼大雨。雨滴敲在地上,击起淡淡尘土。忽地,随着银色的闪电划过天际,一个惊雷骤然炸响......

太子府密室,分别化身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的鬼王和罗刹王相对而坐,定定的看着化身前朝太傅王璞的冥王符开在他们面前不断踱步,默默无语。不久前,通过冥王的分魂大法,如今他们已可以随时灵体分离。半晌,冥王突然停住脚步,来到二人身旁的椅子前,俯身坐下。

“罗刹王,你之前用的高丽人并不得力啊。如今那子书江远仍在这人世间出现,究竟是何原因啊?”他径直的开口说道,语气极其不满。

“冥王莫要恼怒,既然不听话,那便要他就此消失也就是了。”罗刹王满不在乎的说道,“而今虽说高丽高昌已暗中达成了灭唐的计划,但本王听说那李成稷却故意袒护子书江远,若是这般只恐到最后会坏了大事。不若咱们就借着高丽王令魁王戍边的时机,寻个机会让子书江远亲手灭其一族,如何?”

“此计甚妙。”符开赞许说道,“既然你已有此计,那本王便就再献一计。此二计乃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烛芯轻颤,烛光昏暗,围坐一起、窃窃私语的三人身影被映在窗纸之上。一场经过精心蓄谋的风云即将到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