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赠药解困(1 / 1)
玄宫不著幻尘愁, 荏苒韶光户外流。传得长生龙虎诀,凤笙吹老白频愁。
天宫院门前,晨光熹微,朝霞初开。随着身着靛青公子衫, 乌发盘髻的袁天罡疾步出门, 大门被站立两侧的守门弟子轻轻关合。袁天罡默了一默,转身定定的看向朱红色大门。与此同时,一种深深的惆怅在他的心中油然而生。自从来此,不过只有数月时间,他却早已在内心深处将此处视为自己的家。尤其是在经历了昨夜的那场生死之劫后,他对于人世间的风云变幻又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乱世之中, 人如蝼蚁, 或许唯有无私之爱才能化解此劫。陌儿, 多谢你的情深义重。你再耐心等等, 天罡一定会将仙草带回。想到此处,他的目光变得再次急切起来,轻身跃上马背,向着城外的方向疾驰而去。
阆中虽美景甚多, 然城池却极小。片刻, 袁天罡便已打马出城。又行了半个时辰, 前方路旁出现一座以竹木做柱, 用茅草覆顶, 极其简陋的茶棚。他见茶棚内不过寥寥数人, 尚有空位。转而又想到前方不知还要再行多远, 方可有歇脚之处,遂决定下马在此暂且歇息。
茶棚,茶博士见袁天罡走入,笑容满面迎上前来。袁天罡随便挑选了一张靠外侧的位置坐下,简单点了两盘点心和一壶峨眉山茶,权作解渴充饥。巴人好茶,自古便有“三吹三浪”之说。而对于出身在官宦人家的袁天罡来说,虽并非本地之人,却深谙茶道。他自幼便在父母的教导下,识茶品茶。尤其是茶文化中的‘苦尽甘来’之说更是一直被他所尊崇。
不过眨眼之间,茶点皆已端上桌来。袁天罡一边吃喝,一边在心中暗自思度。此番前往西梁山,路途极为遥远凶险。陌儿伤情又如此这般严重,她真的能等到自己归来吗?想到此处,他不由叹了口气,神情也随之变得焦虑了起来。
恰在此时,一只手突然伸到了他面前的桌子上,快速的拿起了盘中的一块糕饼。他抬头看去,眼神中不禁满是愕然之色。但见他面前站着一位身着苍色衣袍,身材魁伟、面色微黄、剑眉凤眼、仪表堂堂的中年人,在自顾自的咀嚼着口中的糕饼。此人不是旁人,正是他久未露面的叔父袁守诚。
袁家原是显赫一时的大家族,依照当时的风俗规矩,在袁天罡年幼时,全家人便生活在一起。伯埙仲篪,笙磬同音。较之旁人,他则与叔父更为亲近。身为修仙之人,袁守诚尽管生性豪爽不羁,旷达放纵。处事却又甚为谨慎老道,沉稳非常。而先前经过他所推算预言之事,事后证明都极为准确。因此,在袁天罡的心中,自是对叔父深信不疑。只是在发生泾河龙王之事后,他便隐遁于世外,再无半点消息。就连身边的亲朋挚友,也都寻不见他。只有在兄嫂蒙冤过世后,他才请人给侄子捎来了到天宫院学艺的保荐信,算得上是这些年来唯一的联系。故此袁天罡见叔父竟是这般突然出现,不禁心中悲喜交集,喜忧参半。呆呆的看着他,半晌却说不出一句话来。
“莫非是许久未见,侄儿竟不认得叔父了?”袁守诚含笑打趣说道。
他见袁天罡这般神情,也无需相让,直接坐在了侄儿对面的位置上。反客为主的提起茶壶,依次在二人面前的茶杯中续上水。
“叔父这些年去了何处?众人四处寻你,却无有半点消息,让我们心中好生挂念。”袁天罡默了一默,关切问道。
袁守诚闻听此言,神情霎时变得紧张起来,随即左顾右盼,说起一些风马牛不相及的话语来。袁天罡见状,心知叔父定是有难言之隐。故此提议,前往附近的树林说话。
树林里,万木吐翠,林海浩瀚。微风轻拂,说不出的惬意。叔侄二人相对而坐,促膝谈心。在袁守诚的娓娓道来之下,他多年来不为人知的遁世经历终于为袁天罡所知。
当年自泾河龙王被天帝下令在斩龙台斩首后,龙族便与袁守诚结下了深仇大恨。尽管他在整件事情中都情非得已,但毕竟‘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大错已然铸成,无法弥补。为了躲避龙族的追杀,他不得已只能隐姓埋名,遁世隐居,过着与世无争的日子。然而尽管如此,最终却仍没能逃脱龙族的追杀,落得身首异处的悲惨结果。
袁守诚死后,魂灵飘飘渺渺向九重天而去。但见九重天果然不同凡间,仙山琼阁,阆苑琼楼。美轮美奂,令人称奇。行了不知多久,他忽然在袅袅仙气当中看到一身着金色八卦仙衣,白发盘髻,手执拂尘,侧骑青牛,鹤发童颜的仙翁。仙翁好似在故意等他,与其若即若离的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待到他用尽全力追赶上去方才看清,此仙不是旁人,正是道教创始人元阳上帝太上老君。
袁守诚见老君到此,心想他必定是来接引自己的。故此口唤师父,纳头便拜。果不其然,因袁守诚前世本就是道家弟子,今生又在天帝的指引下,积善修福,教化乡邻。天帝之所以要斩杀龙王,不过是因其酒后狂言要率领龙族造反,欺君罔上,故此惹恼了天帝,才有这般的决定。而袁守诚则成为了此事件中无辜受害之人,故此天帝对其一直心存愧疚。此番见他魂灵前来,特派老君作为接引。收其为徒,点化成仙。袁守诚知晓前因,则是感激不尽,跟随老君前往兜率宫修行。此后,世间再无他的消息。
正所谓天上方一日,地上已千年。袁守诚修行不过只是倏忽之间,人间却已发生了如此大的变故。袁家离散,兄嫂惨死。偌大的一个家业,说倒就倒,说散亦散,而他唯一能够做到的也只是让手下的童子捎书一封,保荐侄子前往天宫院拜渺空真人为师,修行道术,也好权且算是有了栖身之所。而他此番下界,不为别的,正是为了秦陌儿之事而来。
那日袁守诚独自在卧房中盘膝打坐,不知何故,忽觉一阵心惊肉跳。掐指算来,大事不妙。原来那当年被天河将军豫章用星宿伏龙图镇压到瀛洲鹿鸢的冥王符开,经过万年的蓄谋,已微微撬开了地洞的一角,一缕幽魂逃到人间。想来此番必定会再次寻仇,手刃仇人。豫章自与款冬仙子双双跳落陨仙台,坠落红尘人间,至今暂且无有下落,或许还在承受轮回之苦。而他的侄子袁天罡亦不是寻常之人,而是当年接受天帝之命,亲手绘制星宿伏龙图的南斗六星君之一,天同宫的益算星君。如今天帝拂云下驾,预建新朝,日后免不了一番风云迭起。侄儿也正是因此机缘才匆匆投生下界,化为凡人,历此劫难。只是此刻他尚且仍在梦中,并不知晓这前因后果。况且手无缚鸡之力,绝非冥王符开的敌手。那渺空真人的独生女儿秦陌儿今生与他有着难以解开的情缘,不过也必将会被符开之事所累,命陷危机之中。
眼看大祸将临,袁守诚再也按捺不住。在他的相求之下,太上老君允其下界相助袁天罡。又因符开现世兹事体大,故亲自带着他来到凌霄宝殿面见天帝,请求援手。天帝闻听不禁面露惊骇之色,冥王现世,定会先寻私报复,继而打破六界秩序。而这益算星君必是他寻仇的头等目标,但依目前情形来看,袁天罡修为未成,绝非冥王对手。还应早些将秦陌儿救回,先安渺空之心,再传袁天罡修仙秘术,早作御敌准备才是。想到此处,遂传下手谕,命太上老君奉旨前往西梁山寻西梁圣母求取那形似灵芝的千年肉佛。
那西梁圣母原与太上老君同为元始天尊的徒弟,又因年纪相若,志趣相投,故此情同手足。此番见师兄奉旨前来求草,自是乐得送他个顺水人情,但要其以续命丹来换。此丹有去腐生新、起死回生的神奇功效,倘若真的遇到命悬一线、难以化解的状况,也可用此丹保命。太上老君见师妹如此要求,念及师兄妹之间的情分,欣然倾囊相赠,取回肉佛。
袁天罡听叔父这般言说,心中不禁百感交集。悲的是,叔父死于非命,肉体无踪,不得昭雪。喜的是,叔父得以仙体重生,而今又拜得太上老君为师,日后定是有一番大作为。忧的是,如今他已出来很长时间,秦陌儿此刻情况究竟如何,全然不得而知。怒的是,那龙族仗势欺人,竟敢草菅人命,杀害叔父。惊的是,冥王符开现世为祸人间,自己修道未成,如何应对?
袁守诚明了侄儿的心思,继而提议直奔天宫院而去。在他道法的助力下,马儿风驰电掣,不过瞬间,叔侄二人便已来到了天宫院门外。
天宫院,守门弟子看到袁天罡这般快速回来,不禁心生讶异。又见他身旁的袁守诚仙风道骨,神情莫测,心知定是请来了高人相助。迅即奔至薰华馆回禀渺空真人知晓。渺空真人闻听此言,喜出望外,心知定然是救星来了,遂整理衣衫,带领着众位弟子疾步前往门口相迎。
袁守诚与渺空真人本就是多年老友,推心置腹的生死兄弟。此番二人相见,不觉倍感亲切。真真是聊不完的知心话,诉不尽的手足情。袁守诚将千年肉佛纳入秦陌儿的口中,在肉佛的神奇功效下,秦陌儿悠悠醒转。见到女儿转危为安,渺空真人自是对袁守诚感激万分。经过商议,二人为袁天罡与秦陌儿定下婚事。渺空真人亦将天宫院的修仙秘籍传给袁天罡,令其速速修习。袁守诚由于担心冥王造次,途中生变,故又催促侄儿尽快完婚。也可为袁家留以子嗣,延续香火。为了帮助秦陌儿调养身子,遂又将特配的丹药赠予其服用。
袁天罡与秦陌儿达成所愿,满心欢喜。只待秦陌儿将息好身子,一个月后便行成亲之礼,结为美满伉俪。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