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二章 哀思重重(2 / 2)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我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世上若真有踏雪寻梅之美,人间独占沧桑。是天道不肯成人之美,还是正邪不两立,彼此心底积怨太深?
符开此次布阵失败,仙界又恢复了往昔的平静。然人间向来纷扰,又怎会如此清幽?大唐如今新朝刚立,万象更新。却仍有天灾人祸,官官相护,鱼肉百姓。灿姬此行一路,所见所闻,在令她打开眼界的同时,亦让她悲悯反思。她要亲自看看,究竟是怎样的世道会令她最爱的人如此义无反顾。怎样的愿景会让他这般勇往直前。
他为拯救苍生而生,她又为何而生?既然情缘难以割断,或许他还在人间,那就让她去寻好了。如果找不到,那就继续找下去。即便期间波折重重,然只要自己不放弃,就终有一日会夫妻团圆。对于爱情,她从未有过奢侈的幻想。只想与心爱之人并肩携手,共看晚霞。怀着这样纯美的心愿,她策马扬鞭,直奔长安。
行至不远处,灿姬先是在一小城驿馆停脚歇息了数日。在那里,她放鸽传书送回凉州草原。信笺之中,她向天将致以最真切的谢意,却并未将自己的所在之处向他告知。既是要走,那便走的干脆,何必拖泥带水,再去伤害那心地单纯善良的人儿。
薛延陀.天将收到信后,心中自是悲喜交加。喜得是她现今一切都好,平安顺遂。悲的是此番离去,二人不知何时才会再见。纠结反复许久,他遂策马来至河边,单膝跪倒,用手拍胸,将对她的祝福全部祷告给长生天。只愿苍天保佑,她能尽快超脱苦海,内心平静。
苍天无语,满目萧瑟。然而冬日过后便是春天,一切苦难终将被冰雪封埋于地下,灿烂的春景便会再次降临人间。
武川镇,位于关陇大地,六盘山脉。始于北魏,原为保护都城平城所设军镇。因其重要的防御作用,镇守将军多为当权的拓跋家族与北魏贵臣。兴于隋,延于唐。如今在此处仍流传着杨坚统一全国,李渊起兵攻隋的传奇。真可谓是千古兴亡事,天下帝王家。不禁如此,就连子书父子统领的盘武门,使用的六川印亦是出自此处,从一开始便与帝王之家有着密不可分的渊源。
经过一个月的奔波,灿姬终于来到了此处。此时已是腊月,眼看便是除夕。因地处北部,此处比照南方要干冷了许多。朔风呼啸,鹅毛大雪,天寒地冻。唯有那松柏仍以绿色之姿兀自挺立在雪中,笑对严寒。
她见此情景,便在镇上随便寻了个客栈栖身,打算年后再走。因年节将至,南北客商锐减,生意显得有些惨淡。因店主极其热情,又善打理生意,故此仍是人来人往,客流不断。
灿姬自入住之后,每日但有空暇便会来至镇集浏览风土人情。北方人自来豪爽,喜交朋友。而武川人虽身体健硕却不尚武,故此此地收纳了许多他乡之人。由于临年,气氛热烈。处处张灯结彩,人人笑容洋溢。她融入人群之中,漫无目的边走边看,心情却也在无形之间豁然了许多,不觉间便倏忽过去了十余日。
这天正是腊月二十三,小年之日。因人们有祭灶、供桃符、拜庙的传统,故此这日显得极为隆重。灿姬亦是知晓此地的风俗,早早便来到街上。在一名路人的指点下,径直向金光寺而来。
金光寺,殿宇巍峨,烟火鼎盛,香烟缭绕。人们虔诚的叩拜,兀自在心中许下最美好的心愿。观音殿,灿姬从一名身着黄色僧袍的年轻僧人手中拿过黑木檀香,先是顶香膜拜,随即郑重的跪倒在蒲团上,叩头许愿。或许是那香味中夹杂着熟悉的冷凝香气,与她身上的味道混合一处。也或许是佛像的圣洁,正好触痛了她心底最柔软的地方。众目睽睽之下,她竟失声大哭了起来。就像是一个离家已久的孩子,无论怎样努力,都找不到回家的路。随着眼泪,将满腹的委屈倾尽而出。
年轻的僧人被骇了一跳,疾步向前,缓言相劝。然未想到却适得其反,她的泪水不禁没有止住,反倒愈加厉害了起来。眼见大殿门口围了许多香客,指指点点,议论纷纷。僧人无奈之下,只得走出殿门,寻找方丈而去。
时辰不大,殿门口蓦地现出一阵骚动。随之人们自发的分成两列,在年轻僧人的引领下,一位身材魁梧、满面沧桑,身披袈裟的白须老僧缓步走进了殿内。他不是别人,正是金光寺的住持道宣方丈。
奇怪的是,他不过只是在殿门处匆匆瞥了一眼灿姬,便露出了惊愕的神情。随即,耳语吩咐了那年轻僧人几句后,疾步转身离去。
须臾,又有几名僧人闻讯前来,在众人的维持下,殿外倏忽变得清净。随着殿门关闭,殿内只余下仍跪拜在佛像前,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静默流泪的灿姬。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