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羊头卖狗肉的杂货铺老板(1 / 1)
随着噼里啪啦的爆竹声,“一鸣公司”终于开业了。为什么给公司取名一鸣呢?原因很简单,一鸣,一鸣,一鸣惊人,这是一鸣和钱跃进作为创始人对公司的愿景。一鸣是公司的经理,负责技术开发。钱跃进是公司的副经理,负责产品销售。
公司虽然成立了,但干什么却不知道,一鸣和钱跃进都很迷茫。当时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正处于起步的无序状态,名字虽然叫科技公司,但干的却不是科技公司该干的事,都是什么赚钱干什么。人们都把这部分人叫作“倒爷”。什么意思?倒买倒卖,低价买进高价卖出,中间赚差价。什么收录机、录像机、冰箱、彩电、洗衣机、小电子产品、运动衣、鞋帽,甚至连吃的带鱼、茶叶蛋、冬储大白菜都有,品种五花八门。一鸣和钱跃进深知要做科技,必须得有雄厚的资金支持。而公司仅有的两万元注册资金还是从亲朋好友那里借来的,所以当务之急是赚钱。首先保证生存,才能谈发展。二人一商量决定随大流儿,什么赚钱干什么,也算是赶了把“潮流”。一鸣想到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拥有先进的制造基础,是先进制造业的基地;由于离香港近,那里的货多还便宜,于是计划去南方进些电子表、运动鞋等商品回来卖。钱跃进觉得主意不错,二人又凑了些钱,准备南下。
临行的前夜,一鸣母亲在微弱的灯光下,戴着老花镜将进货的货款,也是家里仅有的全部家当,缝进一鸣的裤腰里。母亲年老眼花,动作缓慢,一不小心还扎了自己的手。
一鸣心疼母亲,便让母亲别缝了,早些休息。
母亲说:“这么多钱,让你弄丢了多可惜,还是缝上,以策安全。”
一鸣心上一计:“我把钱塞鞋子里。”
母亲还是不放心。
一鸣半开玩笑地说道:“人可以丢,钱不能丢。这些钱,比我的命还重要。”
虽说是玩笑话,但也是一鸣的心里话。母亲这才放心地去睡了。
经过两天两夜的长途跋涉,一鸣和钱跃进来到了广州,又辗转来到深圳。流连往返于人民桥、老街等著名商业区,并通过关系去了一趟颇具神秘色彩的中英街,开了开眼界。
中英街还有一个名字叫“购物天堂”,它的繁华可以追溯到改革开放初期,当时地方政府鼓励乡民把内地的农产品卖到香港,再从香港买日用品回来卖。一些有头脑的乡民看到了这个商机,纷纷弃农从商,在中英街开设起了店铺,从而极大地促进了中英街的经济繁荣。
中英街上人潮涌动,街道两旁的商店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商品,所售货品在内地大都难得一见。其中最受欢迎的是布匹、服装、日用品还有电子产品。看着熙熙攘攘的人群,一鸣和钱跃进不仅感叹,生意这么好,这一天得收入多少流水呀!钱跃进更是借买东西的名义,跟一个中英街上的商店老板那里打听到,他们一天的流水少说也有两万,用他们广东话说,一个月挣个几十万“洒洒水啦”!
中英街之行,可算是让一鸣和钱跃进长了见识,也更加坚信当初下海开公司的决定是明智的。
一鸣随后又通过在红旗公社支农时认识的知青,在电子厂进了些电子表,在服装厂进了些运动鞋等商品。一番议价后,厂长答应以最优惠的价格给一鸣和钱跃进。付款时,一鸣不好当着众人面脱鞋取钱,便谎称尿急要去一趟厕所。在厂长的引路下,一鸣来到厕所,将鞋脱下,取出鞋底汗湿了的钱。厂长接过钱后,总觉得这钱不对劲,哪里不对劲他也说不好,只是觉得这钱不仅潮湿还有一股味儿。一鸣一直绷住笑,愣是什么也没说。
一鸣和钱跃进回到北京后,便在公司门口练起了摊,当起了挂羊头卖狗肉的杂货摊老板。一鸣是干技术出身的,不擅长销售,也不懂市场,别人的货畅销,但自己的货就是卖不出去。这时候就显现出了钱跃进的销售才能了,同样的货物,一鸣卖不出去的,钱跃进总能想方设法给卖出去。在中关村电子一条街上有个通病,不,是在全国都有这个通病,就是价格战。张三和李四卖的是同样的商品,张三想多卖就擅自降价,张三家的生意就好。李四见自家没生意,不得已也得降价,且比张三家还要便宜,李四家生意就好。这样一来二去,买家得实惠了,商家亏本了。一鸣公司开业一个月,每天看似忙忙碌碌,也有不少流水,但到月底一结算,大伙儿都傻眼了,基本打了个平手,而且还有要亏损的趋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