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代销香江电脑(1 / 1)

加入书签

整个春节期间,一鸣都窝在家里,一是为了躲债,怕见到亲戚朋友还有研究所的老领导问钱的事;二是总结自己的失败经验并且寻找公司未来的出路。一鸣痛定思痛,意识到自己缺乏的东西太多,对公司的经营管理,以及做生意还得脚踏实地一步步来。对于一步登天或是一夜暴富的心理要坚决摒弃,否则以后还得栽跟头。放假期间,一鸣还做了一件事,就是把烟戒了。原因很简单,没钱。

正月初六按照惯例是和老朋友们聚会的日子。一鸣本不打算出门,但被钱跃进强行拉了出来,用钱跃进的话说机会是靠活动出来的,这话还真让钱跃进说对了。

会上,一鸣遇见了两年不见的某国企副经理肖进。二人相识于两年前,当时肖进单位进了一批国外的品牌电脑,遇上了技术难题,找了好些个专家都解决不了问题。在肖进焦头烂额时,一个朋友跟他推荐了一鸣。肖进见一鸣年纪轻轻,一开始还有些信不过他,但当一鸣去了他们单位,并很快找到问题的所在时,肖进便对一鸣刮目相看。一鸣顺利地为肖进解决了技术难题,从此二人成了好朋友。

这次二人相见甚欢聊了很多,聊天中肖进又一次说起最近遇上的一个技术难题,想请一鸣帮忙解决。一鸣本就是个技术控,又是个热心肠,朋友开了口,哪有不帮的道理,就说现在就去他们公司看看。肖进当然巴不得,二人便匆匆离开了聚会,前往肖进的单位。

一鸣来到肖进的公司,根据经验很快找到了问题的根源并顺利地解决了问题。肖进对一鸣的技术佩服不已,并提出说将公司的计算机维护业务外包给一鸣公司来做。突如其来的幸运就这样砸在了一鸣的头上,一鸣仿佛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激动地握着肖进的手连声道谢。

过完年,正式上班后的第二天,在肖进的办公室里,一鸣和肖进签下了合作协议。这是公司自开业以来,签下的第一份合同,拿到的第一笔收入。本不擅交际的一鸣,为了表示对肖进的感谢,主动提出请肖进吃饭。但因肖进急着出差没有时间,约会取消。一鸣和钱跃进用这第一笔收入还清了银行、王主任,还有研究所借的本金,还按之前约定的付了利息,最后还略有盈余。

半个月后肖进出差归来,给一鸣带来另一个好消息。他们公司计划进一批电脑,将采购、安装和维护的工作再次交给了一鸣公司。根据市场实际需求,二人敏锐地捕捉到这一商机,决定先从代理国外品牌电脑做起。

打定主意后,二人便开始忙碌起来。首先是货源问题,二人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香江电脑的老板张总。张总是香港人,个子不高,谦和有礼,谁跟他说话都会站起身回话。四十岁出头,已经谢顶,都说贵人不顶重发,大概就是说的他这种人吧。张总来内地做生意半年了,都是跟国营单位打交道,因为有保障。但自从跟一鸣和钱跃进见面后,他就完全否定了之前的看法。他认定一鸣和钱跃进一定会成功,因为他们很努力。一鸣不仅技术够硬,又有着南方人的吃苦耐劳、务实和敢干的精神,而钱跃进的嘴上功夫了得,懂得行销。他们的搭配正好互补,各司其职。因为没钱,所以他们必须挖空心思想出路,想办法。最后还真让他们想出一套新的经营模式,那就是代销。代销,顾名思义就是先卖货再付款。这在今天是司空见惯的商业行为,但在当时,做出这个决定却要冒相当的风险。他们和张总的第一次见面,就史无前例地提出了先代销香江电脑,卖完了再付货款。张总见二人不仅有商业头脑,还有敢为人先的冒险精神,更有创新性的思维,也破天荒地答应二人这“过分”的要求。

货源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门脸房的问题。一鸣和钱跃进又找到街道王主任,说明目前的进展与难题。王主任还是跟以前一样,听完后低着头一言不发,几分钟后抬起头说了句:“这事交给我吧!”

有了王主任这句话,二人都松了口气,回家听信儿去了。三天后,王主任来信了说是门脸问题解决了。二人兴冲冲地来到门脸房,眼前的一切却给二人泼了一盆冷水。这是一个自由市场,卖什么的都有。而且,王主任给他们找的这个门脸的一半还被待业青年们占领来卖水果蔬菜了。王主任说这还是他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争取来的,并且还附加了一个条件,让一鸣帮忙解决几个待业青年的就业问题。看着这个所谓的“门脸”,钱跃进心都凉了半截,但一鸣却不这样想。门脸条件虽说是差了点,但好歹是有了。一鸣对钱跃进说只要好好收拾一下,这里还是很不错的,万事开头难嘛。二人一合计找了几个铁皮柜并成一排,作为临时隔断,凑合着这么干吧。就这样二人代销香江电脑的生意总算是做起来了,同时解决了三个待业青年的就业。有趣的是,这边卖着高科技电子产品,从铁皮柜底下偶尔会滚过来一个西红柿或是西瓜,给单调的工作平添了一份意外的惊喜。

代销电脑的生意越做越红火,待业青年们坐不住了,眼瞅着一鸣和钱跃进这边赚钱多又快,而他们不仅只能赚点蝇头小利,还干的是体力活又不体面。而待业青年中大部分都是返城知青,他们大多是科学院子弟出身,总干体力活也不是长久之计。好歹一鸣这边是高科技公司,听起来高大上,干的也是技术活。于是他们合计后找到王主任,要求一鸣全面接手门脸,条件是让他们到一鸣公司做电脑销售员,学点技术。

待业青年们如愿以偿,成了一鸣公司的电脑销售员,一个个都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但一个月下来他们的销售业绩却不理想。尽管钱跃进铆足了劲儿教他们各种行销手段,其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一鸣意识到不是他们缺乏营销策略和手段,而是缺乏电脑的专业知识,于是利用晚上和周末的业余时间给他们普及电脑知识。待业青年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能吃苦,好学习,做事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待业青年不仅销售业绩上升了,知识水平也提升了。加上钱跃进脑子活,提出销售创新。各种促销活动不断,又别出心裁地搞捆绑销售。如客户在店里买了一台电脑,则可享受免费的维护。在当时计算机起步阶段,人们对计算机基础知识还一知半解,更别提计算机维护了,这样的增值服务对客户来说具有莫大的吸引力。为树立品牌形象,他们又给店员配备了统一着装,统一的送货工具三轮车,稍远一点的客户就打面的给送去,又培养销售员们顾客至上的服务意识,让他们的门市部在同行中鹤立鸡群,独树一帜。后来生意越来越好,就与面的师傅达成了长期合作,长期租用他的燕京面的,有货拉货,没货拉人。

在这群待业青年中,李大鹏无论是业绩还是学习能力都是非常平庸的一个。大鹏是地地道道的北京人,高考落榜后就被分配到街道办,安排他跟着待业青年们一起做点儿小买卖。大鹏是这群人中年纪最小的一个,性格比较内向,不善言辞,看起来也比其他人笨拙,但却是个脚踏实地,讲诚信的人。大鹏深知自己的缺点,所以当其他人偷懒休息时,他总是一个人埋头苦干,是队伍中最刻苦的一个。在工作和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大鹏有着一股异于常人的倔强劲儿,不把问题弄明白了决不罢休,所以大伙儿给他取了个诨号:轴人。大鹏的执着劲让一鸣备受感动,在所有人不看好他的情况下,一鸣却认准大鹏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于是着力培养并逐渐委以重任。事实证明一鸣独具慧眼,后来公司发展困难时,待业青年们大多选择离开了公司,只有大鹏投桃报李一直伴其左右,不离不弃。

一鸣在代销香江电脑的贸易生意上做得风生水起,并不断扩大规模,从几个铁皮组成的柜台变成了一个几百平方米的大门市。从初期开公司时,连开公司的标配“老板桌”都没有,到如今两级连跳,直接到了拥有老板独立办公室,一鸣算是在中关村立住了脚跟。大门市开业那天,王主任到场祝贺。聊天中得知一鸣生意虽然做大了,却没有一个财务人员,没人记账。

王主任大惊,他告诉一鸣:“公司要做大做强,必须健全公司规章制度,完善各部门职责。”又指着偌大的门市部说:“你看原来你只有几个铁皮柜,现在变成了几百平米的门市部。员工也从你和钱跃进两人变成了现在的几十号人。你也有了自己的办公室。这么多人,每天多少钱进进出出,不记账能行吗?而且赚了钱后你得交税,每个月得向税务部门上交报表,这些事你们能干吗?”

王主任的话一下子点醒了一鸣,他是搞技术出身的,对公司管理以及财会这方面完全不知。但他心里立即有了一个财会的最佳人选,这人就是知音。一来对知音知根知底放心,二来知音也懂点财会知识,毕竟她有一个做会计的父亲。为支持一鸣和钱跃进,知音辞去了研究所的工作,成了一鸣公司的财会人员,另外还请了一名专职做报表的会计。

时光荏苒,一晃到了年底,一鸣公司获得了丰厚的盈利。他给公司员工都发了红利,员工们都乐得合不嘴,都说今年再也不用担心没钱买年货了,可以过个开心年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