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重组风波(一)(1 / 2)

加入书签

第二条是给集团“动手术”。将集团主营业务和发展方向锁定在互联网、电子商务、智能硬件上,保留父亲一手打造的PC。以及父亲出事前新建的产业孵化。PC业务是一鸣集团的立根之本,而产业孵化既是一个参考了美国“硅谷车库”的成功模式,又是根据中国特殊国情,经过改造升级后的一种新产业模式。也是父亲为回报社会、回报国家的栽培,培养新一代的创业者继往开来,将中关村精神传承下去而专门打造的项目。

关宇果然是受西方文化影响的一代,他洒脱地大笔一挥,在解散部门文件上签下自己的名字,没有半点犹豫,并吩咐助理马上去办。

这边,会议室里人力资源部正在跟解散部门高管传达文件内容。那边,员工们就被通知部门即日解散,集团将赔偿每一位员工至少三个月的薪水。员工们集体失业,群情激奋,要找新董事长说理。

关宇的第二条举措不仅遭到了半数以上的董事反对,还遭到了员工们的声讨。员工们不肯离开,非得找关宇理论,事情越闹越大,还引起了新闻媒体的关注。在做第二条时,大鹏看了一眼解散部门的文件,觉得这事这么办不妥。

大鹏对关宇说:“要解散的部门里有好些老人,他们都是跟着老董事长一起打江山的元老。部门现在的业绩虽然一直平平,但老董事长说就算是养也要养下去。他们是一鸣集团的功臣,有现在的待遇是他们应得的。还说人贵在有信,一鸣集团不能做言而无信、过河拆桥的事。”

大鹏的劝诫关宇完全听不进去,他认为企业是创造利益的地方,是商业行为,不是慈善机构。商业就应该讲究利益,讲究等价交换,员工不能为企业创造利益就应该辞退。还说父亲关一鸣那套只适用于20世纪,现在是21世纪,那套不管用了。

大鹏意识到关宇与老董事关一鸣完全不同,关宇公事公办和关一鸣的念旧、重情义截然相反。也许是自己老了吧,跟不上时代发展了吧,大鹏这样想着。但念及和老董事长多年的情义,他还是力劝关宇三思而后行。如果处理不当,会将集团和关宇自己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上。关宇是接受过西方教育,他认为只要问心无愧,只要公平公正,这事很好解决,但事情后来的发展却与他的预期背道而驰。

在员工们的一片声讨中,关宇站出来做了一次回应,还是西方管理的那套,一副公事公办的态度,不仅没有化解员工们愤怒的情绪,反而让双方的矛盾更趋于白热化,终于在一周后的某天晚上爆发了。

那天,关宇下班回家,在家门口还被几名黑衣人打了,所幸只是皮外伤,并无大碍。大鹏来到医院探望关宇,二人分析后觉得此事很有可能是失业的员工们干的,但因为没有确凿证据,就算报警也无济于事。并且此事还不易声张,一旦媒体将关宇被打一事曝光,只会加剧两边的矛盾,对事情百害而无一利。关宇赞同。正在此时,大鹏接到一个电话,讲完电话后,他告诉关宇,说是其中一个被解散部门的高管,姓朱,他听说关宇被人打了住进了医院,说是要过来看看关宇。

老朱拎着一篮水果来到医院,对关宇一阵寒暄后,将大鹏拉到一边,跟大鹏说了一件事。他告诉大鹏,他知道打关宇的是谁。

大鹏问:“是谁?”

老朱又吞吞吐吐,说只是怀疑,也不能确定,怕冤枉了好人。还说其实他能理解他们为什么要打关宇,就是憋着一口气。你想啊,他们有的在这里工作了十年,还有更长的,是跟着老董事长一起打江山的,集团能有今天的成就,都是他们用汗水换来的。老董事长在任时说过,公司是不会亏待他们的,就算是养也要养下去。没想到老董事长一病,住进了医院,小的一上任就变了天,就把他们扫地出门了。他们有的年过半百,失业了,你让他们怎样活下去?他们现在是没给集团创造多少业绩,但不能把他们以前的辉煌业绩一笔勾消了呀。

老朱的话也将大鹏的思绪带回到了从前。记得公司的中芯卡面市后获得了惊人的成绩,那时候物质生活很贫乏,物价又飞涨,一鸣怕员工们吃不上肉,于是拿出十万块,在河北农村办了个养猪场,定期往北京送,分给公司的员工。

老朱又接过话茬,说起了另一桩难忘的旧事。90年代,一批跟新进入公司的大学生面临没房住的问题,一鸣体恤员工,便为他们租了集体宿舍,暂时解决了住房问题。后来员工们到了适婚年龄,结婚后就不可能再住在集体宿舍。公司便跟银行协商,首创了有首付、有按揭,由公司为其担保贷款的购房模式,为公司将近百名的员工解决了住房问题。回首过往,心里满满都是幸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