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3章 系统VS系统(十三)(1 / 2)

加入书签

蛇影从树上无声蛇行而下, 消匿无踪。

很快, 一名玄衣书生背着盛满书的箱箧,从东方来了。

剑者与书生迎面相遇, 一人戴着蛇牙项链,一人戴着鱼鳞细镯, 相见之后, 前者微微愕然, 后者似笑非笑。

书生一弯腰,却看不出多少谦恭,眉眼里尽是少年人张扬的倨傲“这位先生,小生这厢有礼。小生姓明, 单字一个夜, 秀才出身, 此次进城赴会试, 却逢大病一场, 眼看就要误了考期, 只得绕此山路。心中惶惶之时偶遇先生, 实乃幸事。不知先生可否送小生一程?”

说罢,他抬起眼来,冲白衣剑者轻佻地一眨眼。

白衣剑者自是一眼认出了他, 大抵是看他一副书生打扮, 觉得好笑, 用扇子压了压唇。

看到他这般作态, 叶既明一时恍然, 甚至一度以为眼前人当真是他的小鱼,而不是那个和他一起喝酒骂人、谈吐投契,却不知其真身真貌的潇洒客。

不管是段书绝神情,以及惯常的动作,那人都模仿了十足十。

……真实得仿佛一个幻觉。

宴金华倒是精神一震。

果然,一切都如书中所写,叶既明也来到了山中。

他大概率是为了夺取山鬼丹精,好方便修炼、

但自己毕竟是他的恩人,他并没资格同自己争抢。

宴金华越想越觉得先前的自己做了笔漂亮的生意。

他巧使妙计,收了两个小弟,一个甘愿为自己冲锋陷阵,做马前之卒,另一个虽说没什么良心,但看样子对段书绝好感十足。

单拿段书绝的主角光环来压阵,山鬼已是手到擒来之物。

等山鬼伏诛,自己只需同段书绝磨缠几句,以他那凡事不争的软和性子,以及自己对他施下的恩德,这山鬼丹精得来,简直如探囊取物一般简单。

只不过……

他瞟向文玉京。

文玉京抱着剑静静站着,看似毫无威胁,但宴金华总疑心他有对自己刻意针对。

否则自己何以在遇上他后霉运连连,先失定海珠,再失段书绝?

他最好识相些,不要再和自己争抢山鬼丹精,否则,他就得教教这人,在这个世界里,谁才该是主角。

宴金华在审视文玉京,叶既明也是同样。

此人并未对他的中途加入有所置喙,倒是出乎叶既明的预料。

他就这般没戒心,竟连问都不问一句的么?

文玉京在此,叶既明也不好在此时询问那姓池的文玉京究竟是什么来头,只以书生身份大摇大摆地加入了三缺一大队,随众一路慢行,待看那山鬼打算如何搅弄风云。

正值六月,日头渐烈,宴金华走得唇焦口敝,喉底冒火之时,路边突现一间茅草屋。

一名年轻女子背对几人,在屋前摘豆角。

大概是听到脚步声,她放下手中的豆角,嗓音清越动人“四位客人,需要饮茶吗?”

语罢,她才转头看向众人。

女子相貌庸常,穿着也朴素,但衣裳洁净,气质不似寻常农妇,举手投足皆是不俗。

宴金华暗笑。

这是什么古早的白骨精抓唐僧套路?

就算要迷惑人,也该变得美貌点儿吧?

宴金华灵力在这几人中当属最低,只知道这女子大概使了什么手段,消去了身上的灵力,其他也看不出什么所以然来,索性装痴作聋,看向段书绝与叶既明,端看他们作何反应。

段、叶二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惑然。

池小池问061“六老师,这个人是灵力太高,还是……”

在池小池提问后,文玉京抬头,在女子身上检视一番。

她身上没有那股能够被解析的“灵气”。

……妖气也无,仙气也无,呼吸吐纳,一如常人。

061谨慎地回答了池小池的问题“如果不是人,那就是神。”

闻言,池小池心中大概有了个数,礼貌拱手道“那就多谢姑娘了。”

女子身边摆着一只小木桌,桌上有一粗瓷茶壶,她拿了几个缺角的碗来,给众人一一斟茶。

她温和道“喝完茶,便下山去吧。”

宴金华暗笑一声。

这种套路的屁话,和“三碗不过岗”没区别好吗?不就是设下谜团,惺惺作态,等人发问吗?

而那段书绝果然顺着她的话道“为何?”

女子说“莫要往前去。山中有恶鬼。”

叶既明故意打了个寒噤,往段书绝方向靠了靠,仿佛自己真是个柔弱书生。

文玉京看他一眼,并未多动声色。

段书绝代叶既明问“什么恶鬼?”

女子道“你们不知道时雨山的传说吗?千年之前,时雨山还是穷山恶水的流放之地,出了一名恶鬼,专食人肉。”

文玉京道“到山下时倒是听了一二,但未曾细听。可否请姑娘详谈?”

他们来前,确实是做过一番调查的,甚至比书里写到的背景介绍更加详尽。

千年前,时雨山一带是用来流放恶徒的荒凉之地。

有一农家少女随父前往邻镇投奔亲戚,途经此地,被数名恶人打劫,父亲惊慌失措,携女逃跑时,不慎脚滑,跌落悬崖,殒命当场。

少女其貌不扬,却胜在年轻未嫁,被恶人轮番行过恶事后,这帮人不敢杀人,又怕她会报官,便剜去了她的眼睛,把她弃于一片竹林中。

少女身受重伤,未能走出竹林,便死于林中。

直到她浑身飘落竹叶,渐渐与土地化为一体,成为腐殖,也没人发现她的尸身。

不知从何时起,时雨山中多了一位总在行路的盲眼少女,眼上缚着白布,手持一根破破烂烂的竹杖。

她不断与人偶遇,说自己迷了途,求人送她回家。

有些人出于善意,也有人出于歹意,答应了她的请求。

少女便带着他们在山中绕弯,有善意的,往往能送她到一座小柴院前,领取野果两枚,安然离去。那些有恶意的,往往在送她到柴院、并收下野果后,还不怀好意地问她这点烂果子怎么够?你还有什么其他东西可以拿来报答我的?

少女答“一双眼睛,可以吗?”

说罢,她摘下覆眼的白布。

那张脸上,本该生有眼睛的地方,空无一物。

而下一瞬,对方的眼睛与她的眼睛便会交换过来。

无眼的山鬼经常抢夺别人的眼睛,但她不知在生前受了何等诅咒,换来的眼睛不消几日就会萎缩退化,化为两个黑漆漆的空洞。

她便又开始寻找下一个猎物。

那些捡回一条命、却丢了双眼的人,惊恐万状地逃下山来,大多无法详述那女子的相貌,只带下来了少女的姓名。

那少女向每个带路人都介绍过自己,但大家意见不一,有的说她叫素,有的说是宿,有人又说她本家姓苏,众说纷纭下,有个书生从一部说鬼的话本中得到启发,说,不如称她夙姬吧。

夙姬的恶名口口相传,附近百姓连上山打柴都不敢了,怨声载道,却又不知如何是好。

后来,有一云游十方的神女到了山下小镇中歇脚。

千年之前,道门修行者还不算很多,得道者更是寥寥,人们常把那些能腾云驾雾的人称之为神。

神女听了众人祈求,登上山来,将山鬼擒捉镇压。

山鬼的传说自此终结。

为了感谢神女,山下百姓自发修建神女祠,烧香膜拜,尽管世易时移,时雨山下的时雨镇扩建为一座规模不小的城市,神女祠也早就变成妇女们卜算婚姻的灵庙,但好在香火鼎盛,千年不断。

不晓得是否是神女庇佑,时雨山一带渐渐风调雨顺,百姓蒙受雨泽,更加感念神女恩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