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2、挺入燕京(2 / 2)

加入书签

也有些胆小的临街居民藏在家里,关门堵窗,趴在门缝或窗缝上,向外窥视。

契丹族与奚族居民听到这个消息则很忧虑,惶惶不安,他们担心宋军屠城。

很快到了吃早饭的时候,有些饥饿的宋兵不守军纪,跑进路边饭馆里大声嚷叫:“上饭上菜上酒,快!”

饭店老板们赶紧小心伺候,可有一家饭店老板拒不服从,与宋兵发生冲突,被宋兵当场杀死。

这个被杀死的饭店老板,恰好就是一个契丹人。这件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传遍燕京城,激怒了契丹人。他们纷纷走上街头,阻拦、干扰宋军前进。一时群情汹汹,好似干柴遇到了烈火一般,情况越来越严重。

杨可世一看,这样下去不行,这将耽误军机,遂传令宋军:各军务必整饬军纪,加速前进。凡是骚扰民居之兵,无论何人,一律就地正法;凡是阻挠宋军前进之人,无论何人,一律格杀勿论。

郭药师对此很担心:“这样做是不是有些过头?会不会激起百姓众怒?燕京城内有三十多万人,如果有十分之一的人走向街头,就会把我们拖垮!”

杨可世不以为然:“怕什么?现在咱必须抓紧时间进军,只要冲进宫城抓住萧德妃,那就是胜利!谁胆敢阻拦,谁就是在与我为敌,我们必须出手,决不能心慈手软!”

这时,忽然跑来一群百姓围住杨可世和郭药师,他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说,拦截大军前进的都是契丹人和奚人,汉人没有拦截的。

杨可世一听大怒,对众人说:“你们给我指点一下,哪些人家是契丹,哪些人家是奚人,我令大军前去屠杀。”

这些汉民于是便将宋军带到契丹人和奚人居住比较集中的区域,众多无辜的契丹和奚族百姓,这天早晨惨遭诛戮。“诛戮万计,通衢流血”。

然而,宋军在城内的处境却越来越不妙。满大街的契丹人和奚人,不分男女老少,纷纷攘攘,潮水似地朝宋军涌来。他们手握刀枪棍棒,与宋军展开了惨烈的巷战。城内大街现在已变成了战场,宋军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

宋军经过浴血奋战,终于来到皇城之下。皇城规模虽然不大,但城墙高耸,雉堞相连,十分坚固。皇城大门紧闭,辽兵隐蔽在城墙上朝宋军连续射击,箭矢如雨,宋军根本无法近前。

杨可世见状很着急,对郭药师说:“我军没携带攻城器械,你看怎么才能攻破皇城?有没有好办法?”

郭药师说:“我给萧德妃写封信,劝其投降怎样?”

杨可世赞成:“好!你赶快写。”

郭药师很快将书信拟好,令弓箭手将信件射到城楼上去。

郭药师在信中告诉萧德妃:王师已占领燕京城,宫城已被四面包围。放下武器,开城投降,是唯一正确的选择。望太后明察决断,切莫错失良机,追悔莫及。

此时,萧德妃一身戎装,正站在宣和门城楼上“亲施箭镞,以拒王师”。看了郭药师的劝降信,萧德妃心里很矛盾。是坚守还是投降?坚守能守住吗?可投降又实在是不甘心!

正在犹豫不定之时,萧德妃忽然接到报告说,宋军毫无军纪,劫掠财物,饮酒恣淫,尽失民心。现在城内民众已连手在各街巷,与宋军殊死作战。目前,来到宫城之下的宋军人马不足两千。

萧德妃决定孤注一掷,固守皇城待援,誓死不降!她派人从暗道出城,去卢沟河给萧干送信,令萧干火速回军救援。

老臣左企弓忽然也来到城楼上,萧德妃把郭药师的劝降信递给他。左企弓看后说:“太后,以老臣之见,不妨给郭贼回信一封,先答应他考虑一下,给他来个缓兵之计,拖延时间,以待大军回援。”

萧德妃点头赞成,遂立即写了一封回信,令弓箭手射到城下宋军之中。

萧德妃在信中说,为使城池免遭战火,可以考虑投降之事。但宋军必须立即停止杀害城内无辜百姓之行为,否则宁死不降!

作者闲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