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张觉之死(2 / 2)
王安中遵旨照办,派人将张觉替身的头颅送到平州。斡离不不认识张觉,他让刘彦宗辨认一下。刘彦宗与张觉都是前辽国汉官,彼此很熟,刘彦宗一看就认出这是假的,不是张觉本人。
斡离不大怒,立即派人再赴燕京,给王安中送去一封信,说:“此非张觉也,张觉自藏于王宣抚的甲仗库里。你若不给我,我则举兵自取之!”
此时,金军主力尚在平州集结未散,战争气氛很浓。王安中见情况不妙,又急忙上奏说:“若是不发遣张觉,恐怕金军将会进攻燕京。”
宋徽宗得知后有些恐惧不安,紧急召集王黼、蔡攸、梁师成等人进行磋商。大家一致认为迫不得已,必须斩杀张觉。
此时,童贯已受冷落,遵旨致仕,回家休养,没资格参与政事了。其河北河东宣抚使职务,已由宦官谭稹接替。郑居中也已去世,其枢密院使职务由蔡攸接替。
张觉被缢杀之前,很绝望,对着王安中破口大骂。之后,王安中命人用水银浸泡其头颅,“函送平州”,交给斡离不。同时,将张觉的两个儿子也一并送到平州,交给斡离不。
张觉事件,在宋金关系史上是一个转折点。从此,金人开始怨恨宋朝,认为宋朝不讲信用,破坏盟约,并产生了报复之意。他们曾扬言道:“中国与大辽誓约好久,可是一旦有机会,就要灭之。对我如何哉?今设盟才罢,诱使张觉毁我仪物等,使我立国不得。应当取中国法物仪仗,来立我国。”其侵略扩张之意,已很明显。
然而,宋朝的决策者们对于金人的怨恨与报复心理,似乎了解的并不充分,也并未引起高度重视与警觉。
解决了张觉问题后,斡离不又多次派人去燕京索要“燕人之归者”。王安中则回答说:“郡邑浩瀚,莫知所往,已指挥根括发遣。”
斡离不曾连续四次派使者去燕京,反复索要。王安中与郭药师等燕山府官员们哪里知道,金人使者来到燕京的真正目的,并不是索要燕人,而是刺探军情,以及了解仓库虚实,为谋划战争做准备。
同时,斡离不还派人携带招降文书到燕京所属各地,诏谕原辽国的文武官员投靠金国,他承诺:“若复归金国者,旧上超官转三资格任用。”
燕京地区还有不少因穷困而无法去东京,换取外地官职的原辽国汉人官员,如赵公严、赵公伦、姚企望等,他们看到金国诏谕后,皆越境投靠金国而去。这些人都各有才干,后来在金国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作者闲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