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不领情(2 / 2)

加入书签

陈优和梁佳佳约好在蔬菜店见面。

陈优领着果果在蔬菜店给梁佳佳猴头菇,梁佳佳惦记着家里炖的鸡,直接离开,果果没打招呼跟着出去,跑到旁边的水站玩水去了。

东门的门面前面车来车往,果果不说一声出去很容易出事,陈优很生气,果果经常自己玩着玩着就走开,好在陈优盯得紧,可是这样果果会一直不涨教训。

陈优走到对面看着他,等他什么时候发现自己找不到妈妈。

两分钟后,果果才想起妈妈,一边喊着妈妈一边去蔬菜店,蔬菜店早没有妈妈了,旁边的粮油店里也没有,果果这才慌张,张着大嘴哭喊着妈妈。

陈优在对面冷眼看着。

果果哭了两分钟,终于看到对面的妈妈,哭着跑过去。(孩子哭着找妈妈的时候不会将目光放的太远,一般只看附近)

陈优冷漠的对果果说:“你不是愿意去玩吗?你去吧,你不要妈妈了,别找我了!”

果果哭着往妈妈身上钻,要抱着妈妈的大腿。

陈优推开他,走进肉夹馍店,要一份带肉皮的肉夹馍,这家店是新开的,除了工作的地方,只能放一张桌子,坐四个人,此时这边就做了四个女人,两个年龄大的,两个年轻的。

果果抱着妈妈哭,陈优说:“你不跟妈妈说一声,自己出去,如果找不到妈妈,你以后都见不到妈妈了!”

果果哭着点头,陈优还想说什么,旁边年龄大的人心疼的劝:“哎呦,你看看这孩子哭的,你别说他了,他这么小,不懂事的。”

陈优知道她好心,说:“阿姨,你别劝,你也别护着他,你护着他,我训他就一点作用都不起了。以后他再犯会出大事的!”

阿姨自然不听,这么一个小帅哥哭的稀里哗啦的,心疼啊:“能出什么事,你多看着他啊!你是他妈。”

最讨厌就是这样了,小孩子不懂事,这没错,家长多看着也没错,可是监护人不可能24小时一眼不眨的盯着,总有自己的事,这个时候平时的教育就起了关键作用,不管是正面教育还是反面教育,都是必要的,可是每次父母要给孩子教训让他知道后果的时候,总有一堆“爱心”泛滥的“好人”来阻碍!

教训不起作用,孩子就不会铭记于心,将来出事,监护人痛彻心扉,旁边的人不冷不热的说:“当父母的没看好孩子!”“父母平时不教育好。”“多可惜啊,这父母太马虎了……”

这都是什么事!

我领你情吗?

陈优解释:“阿姨,我不可能24小时盯着他,你这样护着他不好,我很难教育孩子。”

有人说回家教育孩子,在路上孩子的自尊心受不了。陈优自然知道,可是果果的记吃不记打,当时不及时教育,等着回家时起的作用微乎其微。他现在所有的关注点只有一个:我做错了,妈妈不喜欢我这样做。其他的后果因为没有发生他认知度不高。如果回家再教育时,他甚至都不记得当时做什么事,哪怕回想起来,他也认为妈妈没有生气,不重要。(备注:每个孩子教育不一样,像彬彬,只要一句话,他就会铭记。所以陈优的教育方式不适合所有孩子。)

对面年轻的人说:“我们训孩子时不觉得多心疼,别人看了会心疼的,都这样。”

陈优心里想:“既然知道还插嘴。”

果果在别人的帮助下立刻收住眼泪,年龄大的再夸夸他,立刻笑出来。

陈优叹口气,算了,这次白训了。

年轻的人说:“这孩子真阳光,刚才哭,立刻就笑了。”

是的,果果很阳光,否则陈优这种教育方式早就唯唯诺诺了,可是他依旧大大咧咧,每天重复闯祸……

中国这种“好心”的人太多,有必要吗?又不是打骂,只是在训孩子,让孩子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最了解的肯定是他们的监护人,父母,他们一心为了孩子好,能让孩子更有效的保护自己。“好心”人的插手可能起的作用是反的!

回去的路上陈优没有在说这件事,但是果果立刻犯错:跟着牵小狗的人跑到远处去玩了,那里是当时死去孩子的地方。而且在陈优喊他回家时无动于衷,陈优告诉他妈妈要走时无动于衷。陈优说好几遍,果果我行我素,甚至跑远。

看吧,这就是典型的忘性大!陈优再次抓住机会,在果果玩了5分钟后发现妈妈不在,跑着去找妈妈,因为在滑滑梯的位置,果果的方向就是回家的路,陈优跟着他的后面看着。

看着果果站在单元门哭一会才出来问:“找不到妈妈了?以后你都没有妈妈了。”

陈优蹲下趁机告诉他他会被坏人抱走……

果果很容易被周围的事物吸引注意力是好事,也是坏事,别人拿只小狗也能将他骗走。

陈优操碎心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