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5章 十年(2 / 2)

加入书签

有言官谏言,却被罢官削职,永生不被重新启用,郁郁不得志。

神竹心的好友,也就是最初在夜丹照顾神九的那位重臣,因不赞同乱世重典,屡次谏言, 最终被胤弘罢免官职,以草芥之身回归故里,最后心思郁结,病死在返乡路上。

这件事最终成了导火索,致使胤弘和神九彻底决裂。

在那之后,神九离开皇宫,并劫法场救下了两位同样因谏言惹怒了胤弘而要被砍头的官员 。神九护送他们离开都城,帮助他们隐姓埋名活了下来。

自此,故人西辞,一别十载。

须臾十数年恍然如梦,神九口中的君上已然成了胤弘。可是啊,殊曼华问神九,还是当初 敖钦问神九一样的问题——胤弘是个什么样的人。即便江湖相忘,神九依旧没有说胤弘一句不 是。

在他的心中,胤弘还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君王。正如当年,他为他横剑身前,纵使浑身 浴血、九死一生依旧直面七王,无怨无悔守护在他身边,助他逐鹿天下、风华阅尽。即使决绝 地说着再不为胤弘效力,也是另外一种念念不忘。

说着这些前尘往事,胤瑶眼眶都红了。

这么些年,哥哥有多不容易,只有自己和安凤看得到。一国之主如何?九五之尊又如何? 哪怕是悲欢喜乐的本能都随着那人的离去而消失。哥哥是完成了人生的第一个目标,成为了对 夜丹影响最大足以名留青史的千古一帝,但也许时至今日,哥哥会觉得,自己真正想要的,始 终都没有得到。就算他真的一统天下,身边也早已没了那个能与他同行的人。

殊曼华也听得心情沉重,作为一个旁观者,按照“旁观者清”的说法,他应该可以看透这 两人谁对谁错。但现在,他还真不好评价。

神九想要宽和待人,希望君主能有容得天下的胸襟,能够在无法避免的战事之后倾向于让 百姓休养生息,对那些有罪之人宽大处理,以仁德治世,这不是错的。

考虑到当时夜丹的情况,胤弘明正典刑,甚至废除“刑不上士大夫”这一条,铁血手段、 斩草除根,对平民百姓多加管制约束,这也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动乱,重典治世,这也没毛病 。若是没有世人口中鸿帝建立的铁血军队,可能到现在夜丹都还没有结束七王之乱,黎民百姓 都还陷落在纷纷战火之中。这是胤弘的功德!

两人都没有错,只是他们的观点不一样了,在最严重的事情上有了分歧。而神九知道自己 改变不了胤弘,只能选择离开。可能有点眼不见为净的意思,但或许也是想通过这种沉默的反 抗让胤弘注意到,一统天下未必是要用战争实现,最重要的是人心。

只可惜到了今天,他们似乎依旧没能达成这种共识,也忘了初心不负!

“十年前我还小,那时候我跟帝师大人也接触过几次。”胤瑶笑了一下,“那时候我总是 很嫉妒帝师大人,因为哥哥跟帝师大人在一起的时间比跟我在一起的多多了,我觉得是帝师大 人抢走了哥哥,所以我想从他那把哥哥抢回来。

可是后来,我发现神九这人很特别,总是冷冷冰冰的样子,似乎就算与人交心也会淡如君 子,但实际上,只有在面对哥哥的时候他才是不同的。当然,在哥哥心里,帝师大人也有着任 何人都取代不了的位置。他会叫神九先生,还亲手给神九磨旧了的剑穗上缠了新的流苏。

我看过他们在桃花铺满的青石小路上策马同游,看过他们在新雪来时像普通人那样笑着在

树下埋酒,看过他们在庭中对酌看落叶修竹。哥哥对帝师大人说,他总有一天会威震四海名扬 天下。帝师大人虽然沉默不言,但他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助哥哥实现抱负。

七王之乱,帝师大人浴血在前,作为人们口中的暴君,哥哥却会在寒冬腊月里对帝师大人 一再叮嘱,让他注意身体。于纷乱战火中传出去的信函第一句总是关切的言语。也许我永远无 法对哥哥敢对帝师大人的感觉感同身受,但是我知道,在那两人之间有一道无形的线牵绊着, 任何人都闯不进去,无法插足。只是没想到,那条线居然会有断了的一天。”

殊曼华看着仿佛在瞬间成熟起来的胤瑶,心情有些复杂,“你是不是很想神九回夜丹?”

“当然!我母妃说过,在生辰的时候诚心祈求上苍,愿望就会实现。从帝师大人离开夜丹 开始,我的生辰愿望就只有一个——帝师大人可以回到哥哥身边。我知道这十年间哥哥一直派 人寻找帝师大人,不是没找到过,只是找到了,也没那个本事把人带回了。哥哥说要活的,要 毫发无伤,可是帝师大人的武功太高,连哥哥的武功都有多一半是神九教的,别说派出去十人 、百人,就是派出去千人,要想在神九不自愿的情况下把人毫发无伤地带回来,这也有困难, 更何况鉴于两国情形,哥哥根本不可能派出那么多人。但是哥哥从来不曾放弃,一拨人一拨人 地往东秦送,到今天,连我都弄过来了。”

想要将神九毫发无伤地带回夜丹很难,想要让胤弘放弃更难,正是因为这样,他们才会胶 着了十年!

□作者闲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