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0章 不是一条心(1 / 2)

加入书签

敖钦寡言冷淡,殊文御也是个不会曲意逢迎的,这两人能混到一块也很正常。朝廷里的那 些人自负消息灵通、耳目八方,估计都不知道敖钦跟那位已经淡出朝野多年的八皇子有这样过 从甚密的交情,不然也就不会轻易认定自己是跟敖钦结盟的那个。不过说到结盟,在这之前, 敖钦应该有别的想法。

“宁王想捧上位的人是殊文御?”

“不,是我自己。东秦不能交到那三人手中,他们担不起这个担子。而且等他们继位之后

急于稳固皇权,必然会觉得我与义父功高震主,一门双王,定要想办法削弱我们手中的权利。

殊曼华一猜也差不多是这情况,而按照传闻中殊文御的性格猜测,那必然不是个会鸟尽弓 藏的人,且敖钦一直支持于他,在情义上他也只会更加厚待敖钦。

再说未来的东秦国君须得是个“仁者”,一个内心坚毅、刚强的德行厚重之人。

“老宁王愿意让殊文御接任北境统帅,也许在心里也是赞同你的想法的。”

敖钦摇摇头,“殊文御北境统帅的位置是我跟景帝要来的。义父当时身体情况不佳,却执 着不肯卸任,我没有办法,只得亲自上奏景帝,言明义父的身体状况不再适合北境统帅,请柬 由当时已经在北境历练多年的殊文御担任此要职,批复的奏折跟圣旨一块下来,殊文御成了北 境统帅,义父回了京都王府修养。”

敖钦叙事的语气很平淡,但殊曼华依旧能想象出当时并不乐观的情形。老王爷不愿意放权 ,敖钦却请来圣旨逼着他让位,即便是为了他好,敖战的心里也铁定怨着这个义子。

而从当时的情形来看,景帝应当是很满意敖钦的举动。这父子俩本来就是手握重权的王爷 ,还一个掌管北境一个掌管南境,可以说东秦的半壁江山都在这父子俩的手中,东秦有一半都 是姓“敖”的。敖钦上表的奏折,能削弱他们的权利,把北境交给皇子,也算是皇权归拢,也 难怪那么快就能得到批复。

“就算你老王爷当时不愿意放权,不过年岁大了,这也没办法,早晚的事。至少殊文御老

早就在北境,跟老王爷应该也比较亲厚。自己带出来的人,接替自己的位置,想来也没什么。

哪知敖钦又摇了头,“殊文御虽然一直在北境,但是他跟义父关系并不亲厚,甚至还有些

摩擦,只是他们也不怎么跟我说,实际情况我也就不大清楚,了解到的一点是说他们理念不合

理念不合?是神九和胤弘的那种?

“所以你们才会立场不同,你支持殊文御,老王爷一直保持中立,不参与夺嫡?”

是真的不参与吗?以前敖钦也是这么想的,义父知道他想辅佐殊文御,他也不是贪图王权 富贵,只是不想自己要做什么事情的时候有人使绊子,让他束手束脚得不痛快。

可是现在,敖钦已经不能像以前一样确定义父真的不再过问朝局了。就他派人了解的情况 来看,义父不仅没有从朝廷这个漩涡中抽身,反而还陷得比以前更深了。

不过这些他都倒是没跟殊曼华说,不是什么值得高兴的事儿,也跟眼下的情形无甚关联, 更何况他还没有完全确定,没必要说出来添堵。

“义父心里怎么想的我并不清楚,其实我和义父的关系也没有外头以为的那么亲密。义父 培养了很多义子,只是目前我是最位高权重的,所以被熟知的也就只有我。”

听着敖钦略微冷淡的语气,殊曼华这才注意到,好像从他们第一次谈论到老宁王开始,敖 钦的态度就是这样不冷不热的,有一定敬意在里面,那是因着对方捡来了自己,给了他成长、 成才的条件,其中倒是没多少亲情。而且敖钦也说了,老宁王有一堆义子,这些人就像是被批 量调教,只出了敖钦这么一个特别优秀的而已。

这么想着,殊曼华就突然觉得很心疼。他家阁主被捡到的时候才那么小,而对方估计也就 是奔着培养得力属下的目的来的,阁主小时候必然也没感受过什么亲情,肯定是从那时候就开 始非人的训练和学习。他早该想到,这所谓的义父、义子的身份,只不过是给敖钦登上庙堂辅 助自己提供的一条小小的捷径罢了,可能连对方自己都没有注意到。

殊曼华心疼地伸手搓了搓敖钦的脸——可怜见的,以后有你男人疼你哦!

敖钦不是很理解殊曼华眼中的心疼是因着什么冒出来的,但是这不妨碍他享受对方的温柔 呵护,也很聪明的没有发问和解释。

一整天殊曼华都呆在王府,吃过晚膳之后才回去。他倒是想留宿,但想着总是隔三差五地 往这边跑就够授人以柄的了,要是晚上还总留宿在这,他自己不怕什么,就是担心有那不长眼 的说些没着没落的话影响到敖钦。

殊曼华走没多久,就有一个穿着好像普通菜农的男人从后门进来,身手之矫健一看就是高 手。男人几个纵跃之间就到了书房,一进门拿掉头上的斗笠,赫然正是许久未见的神九。这么 瞧着,比之当初殊曼华和神九在凌霄阁最后一次见面,后者明显清瘦了不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