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Chapter 110(1 / 2)

加入书签

不知瑟西用了什么方法使自身变大, 但在经过魔神威压和黑雾的折磨之后, 它昏迷了好一阵才勉强清醒。魔界的天没有白日与黑夜之分,永远布满阴霾与闪雷的天空之下, 只有阴沉的黑壤和永无止境的厮杀。至少,杀戮魔神的地盘是这样。

魔塔的坍塌应该导致了不少在场魔族伤亡, 有些机灵的跑得快, 有些木了点就直接死在了空间塌缩的时候。杀戮魔神自己则不见踪影, 一点没管部下的死活, 自己逃得飞快。

不过, 佩拉可没有忘记当时魔神那暴虐的眼神,虽然不知道他为什么没有拼着在魔塔坍塌前杀死她和瑟西,但那个男人一定记住了这个仇,日后必是要讨回来的。思及魔神毫不犹豫返身抓着海姆嘉尔就走的背影,佩拉暗暗皱眉又放松,她是否可以理解为杀戮魔神为防万一,比起杀死入侵者, 魔塔中有更不能有失的东西?

如果是这样,海姆嘉尔被他这么看重, 应该不会轻易被害, 也算是一件好事吧。

醒过来的瑟西双目失明, 幸好以它的能力, 就算看不见也不会影响日常生活, 凭借着对能量体的感知力, 它还是可以在魔界这种地方生存的。

【我们必须尽快离开魔界。】

清醒后的黑猫说的第一句话虽然有气无力, 但意思却表达得很明确。杀戮魔神绝不会轻易放过他们,留在他的地盘上等同于自杀。幸好佩拉可不是什么蠢人,在瑟西昏迷的时候,也知道找个隐蔽的地方躲起来暂作休整。

这可多亏了梦魇尤里乌斯的帮助,这种黑暗生物是最有藏身于阴影中的天赋的。许久不见的尤里乌斯对佩拉亲昵得不行,连带着对化身成黑猫的瑟西充满热情,这让才重伤不久的瑟西很吃不消。

“我们需要力量。”

对于离开魔界这一点,佩拉十分赞同,可光是赞同并没有用,更重要的还是离开的方法。

她的话引发了瑟西的沉默,如果只有瑟西自己,它确实有办法离开魔界,可是现在佩拉还是半灵体的状态,根本没有足够能力打开空间壁垒,更罔论瑟西自己都受了伤……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他们贸然挑战了魔神级别的战斗力,结果大巫没救回来,自己还差点搭进去。

力量。

有什么办法能快速得到力量呢?这成了他们离开魔界的一道天堑,身后是杀戮魔神的屠刀紧咬不放,前方还有他们各自守护的目标,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我想回到魔塔的区域看一看。”

良久,佩拉冒着腥风向来时的方向眺望,飞舞的发丝愈发映衬得她面色苍白。那里已经没有了高耸入云的黑塔,只剩下稀薄的迷雾缭绕,隐约可以看见扎根进大地里的漆黑古木墩。

瑟西不太同意这个决定,但也说不出反对的理由,因为黑□□塌之后,军队撤出,那里反倒成了禁区,不用担心会遇到魔族。另外,它也能感觉到那里有一股巨大的能量残留,本来还以为是空间塌缩形成的能量波动,但观察至今,塌缩早已结束,那股能量却没有消散的意思,不禁令人好奇那里有什么东西能发出这样强的能量。

周围的魔兽狡诈而凶残,在瑟西昏迷期间,佩拉手无寸铁,却凭借一股强势战意打退了好几波想拿他们当口粮的魔兽。亏得来的都是单独生活的魔兽,如果再待在这里,碰上了群体生活的魔兽,他们恐怕就真的完蛋了。

红色的天空长年阴云密布,电闪雷鸣,时不时还会听到血魂大军厮杀的恐怖响声,种种这些都促使着瑟西赞成佩拉的决定,反正它现在和佩拉也算是绑定了,重伤的它也没什么发言权。

一人一猫骑着梦魇悄悄回到了曾经的魔塔区域,才短短几个小时过去,这里已经化为一片废墟,甚至比其他地方更荒凉。毕竟,连魔兽都不来这里。

瑟西看不见,但佩拉却能看得非常清楚,薄雾如烟云,赤色的天空压在黑色腐烂气息浓重的大地之上,阴云覆盖,闪电明灭。就在他们的面前,一座占地百多平方的黑木树桩深深地扎进了土壤里,不时地有能量泄露出来,以证明这棵树哪怕只剩下了这点树桩、且不知经过了多少年,也仍没有死绝。

生命的力量,从腐烂的死亡之地里生长出来,也许曾经达到过那座魔塔一般的高度,甚至更高,一直连上了天空。

类似的生物佩拉曾见过,在宇宙别的地方,生命从树木上诞生,地为死,天为生,一棵树联结人间与冥界,生者向上,不断攀升,亡灵向下,化作新泥,供养新生。

【精灵帝国建立在生命树之上,其实,精灵也是效仿神明才得到养育出生命树的。】

神秘的巫族通晓秘辛,瑟西说的话还是十分可信的。听到佩拉的描述后,瑟西默默地说出了它知道的部分,精灵本就是神造的生物,得到生命树也不稀奇。原本世间也不只有精灵有生命树,如果不是战争频发,生命树容易成为众矢之的又不好挪动,现存的生命树就不会只能在精灵帝国找到了。

站在这颗硕大的树桩前才能感受到生命的伟大,经过了不知多少个纪元,这里都没有荒芜。可惜,神魔战争,或许在更早的诸神之战里,这棵树就已经被毁了吧。

“所以,杀戮魔神才挑了这里建造了魔塔?”

佩拉道。

高可通天的魔塔,藏着无数的宝物,原来仿的是曾经站在这里的生命大树嚒。

魔神的领地范围之大难以想象,自然不会只有一座宫殿府宅,可听那些低级魔族说,杀戮魔神是最常待在他的塔里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