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腌小菜(二)(2 / 2)

加入书签

“倒了?”年轻声音顿时紧张了,“怎么可能?承恩公可是太后的兄长啊!”

“嘿嘿!这你就不知道了吧?”粗哑嗓门干笑两声,一口呷干杯中的茶。待年轻声音续满茶后,又接着道:“先帝将八宝极乐灯赐予老承恩公后,过了两年就驾崩了。当时皇上才两岁,登基了又怎样?还不是要靠太后和一干老臣支撑着。早些时候,老承恩公还在,太后娘家也还算收敛。可自从十年前老承恩公故去,太后的兄长袭爵,承恩公府可就渐渐不像样子了。据说在皇宫里,承恩公都是横着走的,见了皇上也不磕头,实在是嚣张得很。”

“嗬!居然这样?实在是目无君上!”年轻声音很是气愤。

“那个时候,皇上年岁小,政事上靠大臣,宫里可不就只能靠太后?太后又靠着承恩公与那些大臣们较劲儿,可不就把承恩公惯出了脾气!”粗哑嗓门亦是不满。

“唉,主幼母壮,国之不宁啊!”两下“啪啪”声响起,想必是年轻声音气愤地在拍桌子。

“莫燥!莫燥!”粗哑嗓门安抚着对方,“要我说,承恩公也是个蠢的。若是像老承恩公那般收敛着些,依着他们庄家出了两朝太后的尊贵,谁能高过他家去?必能护佑着百年的子孙太平。可是,瞧瞧承恩公干了些什么?插手朝政,干涉官员升迁降贬,甚至还想在选秀中做手脚,如此混账行事,可不是老寿星想上吊——嫌活得长么?纵然给他得意了这些年,可到头来,这天下还是皇上的,是不是?”

年轻声音想必是被承恩公的“混账行事”给吓到了,半晌也没声息。

“所以说啊,只要皇上还在,这天就变不了。如今皇上亲政,真真是少年明君,只几个月的时间,就将朝堂整肃一新。如今帝都里老百姓的日子过得舒坦多了,倒是那些官大人们收了恶人嘴脸,也不敢再伸手乱要钱了。”听上去,粗哑嗓门对帝都的变化很是赞赏。他却不晓得,在帝都焕然一新的朗朗乾坤背后,是怎样的一场生死搏命?少年帝王以怎样的坚忍和勃发,做出了 “三年不鸣,一鸣惊人”般不可思议的风云跌宕?

“那——承恩公府呢?怎么说都是太后的娘家,不会被抄家了吧?”年轻声音小心翼翼地问道。

“抄家?怎么会?”粗哑嗓门撇撇嘴,“那是皇上的母族!况且太后还健在,皇上怎么也不能不孝吧!不过,承恩公被夺了爵,贬为庶民。皇上勒令他闭门思过,三年不得出门一步。”

“这岂不便宜了他?皇上真真仁慈。”年轻声音犹自不满。

“哪有这般容易?你想想,当初承恩公依仗皇亲国戚的身份,做过多少心黑手辣、夺产掳人的恶事?只不过当年他势大,无人敢告罢了。现今他成了落地凤凰不如鸡,那些苦主们还不个个出来找他索债?那些被夺了家产的、强抢了儿女的,纷纷顶着丈长的状子,排着队地跪在大理寺的门前,要皇上严惩凶徒呢!”粗哑嗓门一口气说了这许多,累得停下来喝茶喘气,急得年轻声音不停地催问。

“皇上命大理寺一一受理审案,发现十个里面倒有九个九都是真的。皇上自然是大怒了,便命承恩公府逐一赔偿。侵占田产铺子的,须得连本带利地还给人家。强掳男女的,尚且活着的发回原家,再赔五百俩纹银;倘若已经死了的,便是按一条人命一千五百两来算。”粗哑嗓门倒是打听得极为清楚。

“乖乖!这般赔下来,承恩公府可不就空尽了么?”年轻声音连连咋舌。

“可不就是这样!还亏得皇上感念太后恩情,不忍太后为娘家伤心,从私库里拿出了不少银子填补着些,总算不令承恩公府拆了大门卖家当。不过,即便如此,承恩公府也是空了一大半了。”粗哑嗓门吧唧吧唧嘴巴,得意至极,“所以,这八宝极乐灯才能落在我的手上。”

年轻声音发出恍然大悟的一声感慨,随即又疑惑道:“李大哥莫怪我多事。我只有一事不明——这宝灯乃是先帝所赐,承恩公也敢卖了御赐之物换银钱?”

“这你就不晓得了!”粗哑嗓门拍拍年轻人的肩膀,摇头晃脑道:“明的自然不敢,可暗地里呢?若是被发现了,到时只需赖个小厮,诬是下人偷卖出去,谁还辨得清楚?这宝灯啊,可是我用了一万五千两十足现银买来的,真真的传世之宝,若不是手中银钱周转不足,我还想留着做传家宝呢!”他斜睨着眼睛,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眼中微闪的光芒暗示着他的精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