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冬至饺子(二)(2 / 2)

加入书签

幢幡在头顶轻轻飘动。

清亮的磬声响起,诵经赞呗声如袅袅不断的香烟,在大殿里萦绕盘旋。

无智师太带着众尼姑合声唱经,每隔一段时间就敲击一下石木鱼。石木鱼发出咚咚的声音。也许是因为实心的缘故,石木鱼发出的声音并不大。这声音钻进空依耳中,起初还不觉,可渐渐地,她心里开始难受起来。空依只觉得那声音像把沉重的锤子,又好似根尖锐的钎子,高一声低一声地要把心脏凿空,凿得千疮百孔,任由天风在其中呼啸而过,呜咽来去。

空依的脸色越来越白。她强忍着硬是熬了下来,等一场颂经结束后已是满身冷汗了。无智师太觉察出了她的异状,诧异地盯着她看了好一会儿,便将手腕上的一串菩提子念珠套在空依腕上。菩提子小小的,泛着灰白色,上面还有零零星星的数个细小的孔,看上去毫不出色。可当它套在空依腕上后,那将空依折磨地几乎摇摇欲坠的痛苦当即减轻了许多。

冬至的天亮得晚,可黑得却早。

酉时过半,夜幕便笼罩在冬山顶上。再过一个时辰,就是供奉冬至饺子的时刻了。

前一日,空依就已经挑选好了饺子馅的材料,既有庵里自种的菘菜和包心菜,又有秋天晒好的干菜。搭配上不同滋味的腌小菜,居然在蔬果匮乏的冬天里,也能配出七八样不同滋味的饺子馅。

经霜的菘菜最是脆爽可口。空依选了几颗又大又饱满瓷实的,撇去枯黄萎凋的叶子,只用里面莹白如玉的部分。菘菜切成细丝,加盐杀水后,便挤去水分拌馅。淡黄色的菘菜丝中,拌入切得细碎的石耳末,再抓进去一把碎豆腐,入盐,入茱萸粉,淋几滴素油,搅匀了,包进又大又圆的手擀饺子皮里,仿佛挺着鼓鼓肚皮的雪白元宝。

旁边的瓷碗里,盛着半碗碧绿的蚕豆泥中,裹着星星点点的酱色菜丁。蚕豆是春日收摘的,庵里将蚕豆带皮晒干,层层密封在瓦罐里,再压上一包石灰吸湿。等要用时,便用温水搓洗几遍后泡开,剥去僵硬的豆皮,浸在浅浅一层水里,上笼大火蒸透。蒸软的蚕豆恢复了软嫩,春日曦融的气息扑鼻而来。经过擀面杖反复碾压而成的蚕豆泥,像一汪碧莹莹的春水,温柔地包裹起细碎的腌菜。腌菜里既有酱青瓜,也有咸笋丁,剁成绿豆大小,拌进粘滑软糯的豆泥。春天的蚕豆与秋日的腌菜,经过巧手点拨,跨越了时间的阻隔,将两种不同气息的阳光相互融合,散发出奇妙的鲜咸滋味。

还有油煎得金黄鲜亮的豆腐丁,加上野香蕈丁,香气逼人却毫不油腻。脆嫩的包心菜与软滑的粉条渣,最是相得益彰。腌萝卜切成碎,搅在茄瓜馅中,又脆又爽口。

除了这些咸口的,空依还拌了几样甜馅的——枣泥酸梅馅酸甜柔滑,糖芋花生馅软糯甘美,哪怕是最最简单的糖地瓜,配上腌渍的橘丝和炒香的黑芝麻,亦是喷香诱人。事前,她特意问过庵主,非人的亡灵喜欢吃咸的还是甜的?她觉得人是有喜好的,按理非人亦是如此。庵主没有直接给她答案,只是说:“亡灵所食的并非供品的五味,而是其中的诚意。当它体会到了诚意,就会放弃沉积已久的怨气。”

这些五颜六色的饺子馅,在小尼姑的手中打个滚,便被裹进或厚或薄的饺子皮中,分别摆入水饺、蒸饺或者煎饺的队列中。

这便是冬至饺子——它既是世人喜爱的家常美味,亦是供奉给天地鬼神山河亡灵的上等供品。

世人食饺,意欲平安过“交子”。

鬼神食饺,意欲护佑一方太平。

亡灵食饺,意欲无牵无挂入轮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