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三十六、青白庵(九) 136 章(2 / 2)

加入书签

裴致珈反手一把抓住玳瑁的手腕,低声问:“他做什么?”

“奴婢不知。”玳瑁也是一头雾水。之前,青乔告诉她,他在侧门处等她。如果奶奶要逃,他就护着奶奶逃出去。方才她在侧门里乍一没见到青乔,当即腿就软了。如今,这小子不赶快护着奶奶跑,又要搞什么幺蛾子?

就听到里面咣当咣当发出了几声不大的动静,片刻之后,青乔的脑袋从墙上露出里。他用力一撑,上半身抬起来,再一抬脚,跨过了墙肩,便骑在了墙上。

玳瑁急得直招手,偏又不敢放开了声音,只得不停地做口型“快下来快下来”。

青乔骑在墙上喘了口气,身子往侧边一斜,便跳下来。他拍着身上的土,小声解释道:“我从里面把门锁上,这样就不会有人发现我们是从哪条道上跑的了。”

不得不说,青乔这么做非常有道理。

他们租住的这个院子,正门对着北边,门前道路直通内城,不远处就是四通八达的主路。而侧边小门只连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巷,需得连行两刻钟才能走到巷口,踏上通往西门的道路。倘能够从正门出去自是最好不过,不消片刻就可以消失在人来人往当中。但是正门有看门的下人,他们就只能从侧门出了。

如今青乔将侧门从里面一锁,使来寻奶奶的人误以为奶奶并非从这里离开,这样一来,既迷惑了对方,又争取了更多的逃跑时间。

裴致珈望着面前这个还没她高的干瘦小厮,心里千翻万涌,到最后,只余一句感慨的话:“莫拍了,回到家我就命人给你做新袍子!”

一行四人顺着小巷,一路跑到西门。

省府有四门,西门外的大道直通裴家所在的县城。此刻城门已关,他们是不可能出城了,只得找了户附近的人家借住一晚。

翌日,城门甫一开启,早早守候在一旁的四人,便匆匆出城而去。一个时辰后,有消息传达到守城的门卒,“学政府有奴逃出,着令四方城门严加查验,勿令逃奴出城”。再过半个时辰,一队护卫打扮的人马匆匆自西门飞奔而出。马蹄声声,烟尘滚滚,那样子,不像是追逃奴,倒像是抓捕通缉犯。

一个门卒“呸呸呸”地吐着嘴巴里的黄土,没好气道:“不过是个逃奴,犯得着这么大动静么?”

另一个笑话他道:“你也不看看这是谁家的逃奴?学政府的逃奴!乖乖,这厮胆子也够大的,居然敢从学政府里逃出来?”

吃了一嘴巴马蹄土的门卒不解道:“这当官的,出个逃奴有啥稀奇?至于么?”

“活该你一辈子只得守城门!也不打听打听,学政府是什么来历?人家背后靠的是谢国公!谢国公,知道是谁不?”

那门卒眼珠转了一大圈,方恍然大悟道:“你说的,莫非就是当今国舅谢国公?”他一皱眉,还是不解,“可是,我听说学政大人不姓谢。。。。。。”

“呸!非得姓谢才能靠上国舅爷啊?”同伴一脸恨铁不成钢的表情,手指头都快在他脑袋瓜子上戳个窟窿了,“我听说啊,学政大人的母亲是谢国公不出五服的表姐妹,每年都往京城国公府里送好几趟礼。喏,就上个月,从东门里出去了二三十辆大车,据说都是学政府大门里出来的。”东门外大道直通京城,不言而喻。

门卒倒吸一口气,“照这么说,学政大人就是谢国公的外甥了?”

“可不?”他的同伴嘬着牙,“别说这层甥舅关系远,就冲着这一年几趟的厚礼,谢国公也不能远着学政大人啊!”他将头靠在对方肩上,压低了嗓门神秘道:“我还听说啊,学政大人府上的护卫头子,就是从谢国公府上出来的。你说,这关系还能远了?”

门卒强忍着同伴口中的恶臭,憋着气道:“嘶——可太后好像不姓谢啊?”他凭借着自己那点可怜的道听途说,对同伴的说法表示质疑。

果不其然,同伴一脸的鄙夷,眼珠子都快翻到额头上去了,留下好大块眼白,“说你蠢,你还真蠢!那太后是不姓谢,可太后也不是皇上的亲娘啊!那,我告诉你啊,你可得记牢了——”他手臂一勾,将对方的脖颈便勾到胸前,“当今皇上的亲娘可是孝敬文太后、先帝淑妃谢淑妃所生。不过谢贵妃啊,福薄命短,生下了皇上后就归天了,故而皇上乃是先帝皇后当今庄太后抚养长大。以前这谢家并不显,不过在皇上亲政后,封了自己舅舅做国公,谢家可就抖起来了。连带着,这学政大人的身份也就不一样了。不然,你看看,不过一个逃奴,居然要省府衙门亲自派人将追逃通告送到这儿,这事儿,也就学政大人能做得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