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六十七、牢饭(十一)(2 / 2)
许是黄秋在牢里思虑过度,胃口就特别好,筷子动得飞快,不过眨了几下眼的功夫,那五个碗就悉数见底了。
黄秋吃得心满意足,待将口齿间的饭粒菜叶一一送下肚去,悠悠然又换了另一个帕子轻轻在嘴唇上按了按,委实优雅得很。
他将竹篮带碗筷递回给宋仪娉,笑眯眯道:“空依的手艺真是没话说了!倒也怪哉,我怎么觉得今儿的饭菜格外香?莫非是崇恩寺的柴火井水不一般?”
宋仪娉默默接过竹篮,心里一个劲儿地劝慰自己——看着这棒槌救了自己的份上,就不与他计较了。
毫不理睬身后黄秋热情的道别手势,她头也不回地紧跟着狱卒,恨不起一步跨出这大牢。待走到大门前时,她停下来,对狱卒行了个礼,客气道:“这位大叔,有劳您多照顾黄公子。他这个人,有些个臭讲究的小毛病,可人不坏。若是有劳动着您的地方,万望您帮忙搭把手。若有什么不妥,也劳驾您到崇恩寺来报个信。”她自袖口里取出一块木牌,递过去,“您拿着这块牌子寻方明大师,必有人带您过去。”她又递过去一个鼓囊囊的荷包,不消看就晓得是块银子。
狱卒想了想,结过荷包和木牌,笑道:“姑娘客气了。黄公子一看就是个斯文人,必然是被冤枉的。只是,您也看到了,这大牢里的情形,总比不得家里软和,委实简慢了黄公子。我不过是一狱卒,不过,倘有需要,我总归是尽力的。”
这话说的,真真漂亮!
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看佛面,还要看方明大师的面子!
菩萨的面,他天天都可以自婆娘烧香的那面墙上看到。可方明大师的面,他可是求着看都看不到呢!
狱卒一点也不以为麻烦,真心觉得这是个好差事,有银子拿,还能与传说中的方明大师有点干系,哪怕将来攀不上,吹吹牛也能羡煞一干人!至于谢家背后的皇帝,那是比方明大师更高远更缥缈的存在,狱卒压根儿没在他脑子里给皇帝老爷立个大牌位。
因着黄秋的劳苦功高和委屈,在无智师太的默许下,空依一日三顿换着花样儿地给他做饭。于是,尽管外面已经为着这桩人命官司闹得沸反盈天了,大牢里的黄秋却在过着幸福的圈养生活。
空依有一手好厨艺。先前因着无相庵太穷,她纵有一身本事也使不出来。如今,到了崇恩寺这块肥得流油的地儿,可算是让她能施展出来了。
崇恩寺有“三灵”。哪三灵?
香火灵。
景色灵。
素斋灵。
想来也是。能在帝都上流社会中声名赫赫,崇恩寺的名气总得有些真材实料。
负责素斋的,是香积厨的戒火师父。这位胖师傅,名为戒火,其实火气大得不得了。但凡有些不顺意,就能撂大勺。把个监院师父愁得呦——来上香的贵人们,哪个不要尝尝戒火师父的素斋?用过一席素斋,起码能给寺里添上三五百两的香油钱。这价码,比起京城里最贵的酒楼饭庄子,不知要高出几十倍去。
因着这缘故,戒火师父很有些傲气。
不过,自打与小尼姑空依和平地“较量”了一回后,戒火师父的火气就有所收敛了。如今,他非但日日与空依有商有量地参谋设计素斋的菜式,还拨出了一个灶头单独与空依用。这样,空依要做个啥饭食,就方便多了。
况且,因着来用素斋的都是达官贵人,食材便都是上好的,其中不乏有些稀罕的材料。戒火师父很大方,放开了让空依用。这可把空依给美坏了!否则,黄秋如何能在冬日里享用得到青笋这样的稀罕菜?这样的牢饭,只怕十两银子也买不到。
自然,戒火师父这是慷崇恩寺之慨,也不是白送出的好处。
空依只负责给无思无智两位师太以及宋仪娉黄秋做饭;偶尔一次,方明大师尝过了空依的手艺,便时不时地来蹭饭。笼统不过这几人,能有多大的肚子?能用掉多少食材?可戒火大师却能自空依那里学得不少厨房里的诀窍和菜式。
空依上辈子浸淫在厨艺里将近二十年,虽被压制着上不得灶台,却厚积薄发,这辈子将所有的手艺都发挥出来了。上辈子所在的时代是盛世,于吃喝上没有最讲究精致,只有更讲究精致。那些食材,那些手段,纵戒火师父自诩见多识广手艺了得,可到底比不上后世千百年的饮食文化积淀。在这一点上,空依可是妥妥地压了戒火一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