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一百八十二、牢饭(二十六)(2 / 2)

加入书签

肖真真将过程讲述了一遍后,最后补充了这么一句。

空依心里分外难受,她将脑袋藏着师父的咯吱窝下面,像是受到惊吓的小鸡般,寻求母鸡的庇护。她袖子里还藏着一只小小的葫芦药瓶,然,终无机会送出了。

无智师太抱住小徒弟,抬起她的脸,拿袖角擦去了不知什么时候糊了满脸的眼泪鼻涕,轻轻抚着她的背顺气。

“后来如何了?”静默许久后,无思师太问道。

“谢家急忙唤了郎中来,等到了,人已经咽气了。戴宜人当即晕倒,戴舍人夫妇只得守着母亲,暂时无法与谢府计较什么。”

“他还有脸计较?戴氏分明就是被这两家人活活逼死的!”无智是个火爆脾气,说话向来直接。

“师妹——”无思不满地瞟她一眼,“出家人,当禁口舌是非。”

“戴氏的死,与谢焕之死不无关系;而谢焕的死,又与黄秋多少有些牵连。这其中,不知是什么冥数?如今黄秋还在牢里,空依,你为戴氏诵百遍《往生经》可好?”无思望向师妹怀中的小尼姑。

空依点点头,吸吸鼻涕,瓮声瓮气地应道:“是。”

众人感念了一阵这人间不幸后,肖真真又道:“谢家出了这样大的事,只怕一时半会顾不上黄秋了。虽说我们没有查到有用的线索,可至少暂时不用担心谢家施压强判此案。”

这算是安慰么?

就在大家都以为这官司会暂时停缓时,却发生了出人意料之外的变化。

戴氏自尽的第二日,帝都城的登闻鼓,被人敲响了!

登闻鼓,初设于周朝,“人有穷冤则挝鼓,公车上表其奏”,以作“用下达上而施于朝”之用。因为敲登闻鼓要先受三十记廷杖,搞不好还没诉冤就要丢掉大半条命,故而若无天大的冤情,是不会去敲这登闻鼓的。在京城老一辈人的记忆中,上次登闻鼓被敲响还是四十年前,依稀记得是边关大将卢将军的独子为自己的父亲被诬陷通敌卖国而鸣冤。最后,以兵部尚书被“斩立决”为代价,证明了卢将军的清白。故而,就有了这么一句话——

“登闻鼓响,人头落地”。

时隔四十年,又有怎样天大的冤情,逼得人不得不去敲响这要人命的登闻鼓?

敲响登闻鼓的不是别人,正是侍郎府大公子,谢烨。

而他所诉的冤情,有八:

其一、私纳贱籍,宠妾灭妻;

其二、骗婚诈娶,仗势张目;

其三、不慈不仁,混□□常;

其四、私藏御品,其心不轨;

其五、兄弟阋墙,毒杀血亲;

其六、纵妾诬良,逼死寡媳;

其七、冤枉良民,仗势欺人;

其八、治家无方,内闱不修。

这八条罪状,每一条每一款都无不指向侍郎府,可谓是字字血泪。

据当时围观的人士传言,谢大公子在挨了三十记廷杖后,整个后背都被血浸透了。就这,他还强撑着,自怀中掏出状子,一字一句地念了一遍,期间,呕血数次,直至最后,犹高声喊道:“学生所言,字字真实。天地作证,若有半点虚假,当受雷霆焚身,挫骨扬灰!”

这誓言,发得何其毒辣!又何其沉痛!

接状子的官员当场骇得脸都白了!半点功夫都不敢耽误,当下就将诉状递送到了御前。

承泰帝收到这状子,一看,脸立马变得比罗刹还青!

那一瞬间,他都不知道是该把谢侍郎揪过来胖揍一顿,还是给谢大公子两记大耳光——前世不修作孽呦,自己怎么摊上个这么个烂泥扶不上墙的母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