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二十六、黄粱家的饭(九)(2 / 2)
依稀,她行走在某个陌生的地方。平地上,浅浅地涌动着一层白茫茫的雾气,隐约可见雾气下色彩斑斓的影子。影子仿佛有生命一般,有的会极妖娆地扭动,有的则随着主人亦步亦趋。往来的人甚多,只是一概瞧不清面孔。那些面孔倒也不曾遮掩,可在二娘子看来,却全是模糊的,仿佛化开了的油墨,五官尽是洇散。她只能通过发饰和衣着,辨认着身边匆匆行走者的性别和年龄。人影憧憧,似乎极热闹,男女老幼,各个都兴高采烈的样子,可不知为什么,却没有任何声音。
街道两旁,鳞次栉比地摆放着各种摊头。每个摊头后面都有张混沌的面孔,晃动着双手,似乎在招揽客人。而驻足于摊头前的行人,也会与主人比比划划。虽然看不清面孔听不到声音,可二娘子却能清晰地感受到彼此大张着嘴巴,似乎正在热闹地讨价还价。
是了,这是一处集市。
在二娘子的记忆中,集市是陌生的。虽则大雍朝对女子的礼教要求宽松了不少,然,于韩家这样讲规矩的门第,还是不会允许闺中女儿上街闲逛。府上需要什么,自有相熟的商户将物件一一送来,或者,是由缀着臬台府标记的马车,将二娘子送到店铺的门前,自有掌柜的亲自招待。她大可以一边品着香茶,一边慢条斯理地挑挑拣拣。
这样摩肩接踵挤挤挨挨的集市,她只从轻轻掀开一角的车窗帘后看到过。
行走在这样的集市上,二娘子觉得甚是有趣。极热闹极喧腾的气氛中,却连一丝呼吸的气息都不闻,寂静地仿佛鬼蜮。然,二娘子却不晓得怕。她似乎并无觉察到这集市上的诡异,却只自顾自地开心地东张西望。难得无人约束!
集市两侧的摊头,仿佛都是卖布料的。各种颜色,各种花纹,绫罗锦缎,纱绡素绸,绢葛绒绉,应有尽有。这些漂亮的布料光泽烁烁,摊主们将一整匹布料拉开来披在肩上来回展示,耀人眼目。若是平素,二娘子必然会一样一样细看下来,琢磨哪个做裙子好看,哪个适合做披肩。可现下,她却只觉得厌恶——白日里被丁嬷嬷拿来做教学用的料子折磨得够呛,此刻哪怕多看一眼,她都有种反胃的感觉。
忽然,她眼睛一亮,几步小跑到到一个颇仄小的摊头前。那摊头上,没有一匹布料,只摆了几样简单的绣品,不过是扇套、荷包之类。这样的摊头,比起左右,简直可以忽略不计。于二娘子,倒是终于可以歇歇眼睛了。
摊头上的绣品种类很少,三五样而已,虽则绣花样子有些新巧,绣功也算精致,可布料却很寻常,多是靛蓝、青灰,没甚出彩处。二娘子瞥了几眼,便没兴趣了。
突然,她被摊头一角的布偶娃娃吸引了。
这娃娃是个书生样,着一袭鹅黄色的交领小袍子,领口用姜黄色的丝线绣成点点碎碎不规律的花瓣,有细小如屑的金珠点缀其中充作花蕊。腰间系着细细的银灰丝绳,挂着一个只有半个指节大的小荷包,上面还绣着青翠的竹叶,另一边缀着块小小的玉佩,双鱼款,略有几分通透。脚下踩着一双高底黑绒的小布鞋,细看之下,竟然还拿同色的丝线在鞋帮上绣了云祥纹。
布偶娃娃一手握着翻开的书卷,另一手略背在身后,眉眼如画,视线仿佛落在书卷上,又仿佛自眼梢余光中微微上睨,含着丝丝笑意。
这娃娃,做得委实精致。
二娘子一把捞过这布偶娃娃,越看越喜欢。她忍不住拿指尖轻轻磋磨,只觉得娃娃面庞轻滑软腻,犹如婴儿肌肤般细致。玉白的肌肤下透着红润,眉如漆,眼如珠,鬓若刀裁,唇如含丹,竟不似寻常布偶娃娃用毛笔蘸色画出来的。
恍惚间,她觉着这娃娃似有几分相熟的感觉,尤其是那双眼睛,其中的黠意仿佛似曾相识。她忍不住抬手抚摸,愈发觉得娃娃眼角眉梢流出的柔情蜜意有种莫名的熟悉。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