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二百三十五、黄粱家的饭(十八)(2 / 2)

加入书签

不远处有个凉亭,附近种着几株杏树,淡淡的绿意萦绕在枝头,别有一番动人。

忽然,韩二娘子的眼睛瞪大了——她看见了什么?

这一刻,她竟有些厌弃自己的眼神太好了——居然,又给她看见了那个女子——与梦中卖娃娃的女子有着一般无二的声音。那女子笑盈盈地挽抱着一个小尼姑,身后几步外是个高大的男子。三人说说笑笑,正朝这个方向而来。

“姐姐——姐姐!我们走罢!”二娘子自己也不晓得为甚要躲开那个女子,慌里慌张地提着裙摆就要离开。

“怎么了?方才你还不是在头晕么?你跑什么呀!”见妹妹神色不对,韩大娘子赶紧命人拦下。丁嬷嬷就在一旁,这般地不稳重,届时给婆婆晓得,只怕又要啰嗦许多。

“姐姐!我没事了,头不晕了,我。。。。。。我。。。。。。我想回府了。。。。。。对!我要回府!”二娘子跟个没头的俏苍蝇似的,越发惹得韩大娘子疑窦丛生。

“你怎么了?看见什么了?慌什么呀?”

远处的人影越来越近,那女子的面容也愈发清晰起来。螺髻上包着块杏色的头纱,头纱下隐约一抹粉白。那会是一朵棠棣花么?她有些失神,就连姐姐的问话都没有听见。

那本是一抹素净的白色,可在二娘子眼中,那头纱下的白色似乎在慢慢变大,仿佛如一团混沌的雾气,渐渐遮盖住了女子的面孔,变得模糊不清,不可辨识。梦中女子的身影与渐行渐近的女子身影似乎在慢慢地重合,而二娘子也开始忍不住微微颤抖起来——她看清楚了,那头纱下,正是一朵棠棣花。

“姑娘,你又来啦?”

“你丢不得我!你丢不得我!”

“姑娘,你又来啦?”

“你丢不得我!你丢不得我!”

梦中的两个声音交错着在脑中响起,二娘子大叫一声,捂着脸掉头就跑。

“二妹?!你怎么了?快回来?快拦住她?”乍见妹妹跟得了失心疯般又跳又叫,韩大娘子险没给吓得跌一跤。她喊得快,可二娘子跑得更快,眨眼间的功夫,她便蹦跳着到了凉亭的台阶下。

“妹妹!”

“二妹妹!”

突然,两个声音齐齐想起,一个惊惶,一个惊喜。

惊惶的,是韩大娘子的声音。

惊喜的,是陆大郎的声音。

※※※※※※※※※※※※※※※※※※※※

注:

* 洞子货:古时,在冬季用暖棚或温室种出来的蔬菜。数量稀少,价格昂贵,往往只有豪富之家享用得起。

* 土豆:土豆何时从何地传入中国,尚难确切断定。根据陕西省兴平县县志的记载,16世纪时土豆已传入中国。由于土豆非常适合在高寒地区生长,很快在内蒙、河北、山西、陕西北部普及,与玉米、番薯等从美洲传入的高产作物成为贫苦阶层的主要食品。中国东北、河北称土豆,华北称山药蛋,西北和两湖地区称洋芋,江浙一带称洋番芋或洋山芋,广东称之为薯仔,粤东一带称荷兰薯,闽东地区则称之为番仔薯,在鄂西北一带被称为“土豆”。“马铃薯”因酷似马铃铛而得名,此称呼最早见于康熙年间的《松溪县志食货》。本文中借用土豆为食材,仅为情节需要,与真实历史无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