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七十四、无心莲(二十)(2 / 2)
“你去寻人,求吏部的大人,换个地方。就算不在京里,不去江南,那回老家也好。反正,就是不去青川。”
修煌晓得,毛氏口中的“老家”,不是他的老家,而是其父毛文鹤的治下之地。
其实,他又何尝不想呢?去了青川,跟流放有什么两样?任主簿?那屁大点儿的地方能有什么事儿需要劳烦到主簿?他在那里无依无靠,莫说做出一番功名业绩来,只怕就是吟个诗作个赋,也无人懂得欣赏!
他不是没求过人,若能回到岳父身边,再怎么着,自己也不会吃亏。可惜,他礼物送出去不少,授官书却将他发配到青川县。
呸!那些个只收礼不干人事的家伙!待我将来做了大官,一定要狠狠地收拾他们!
——他如斯幻想。
不晓得真的是自己运道不济,还是被谢国公的仇家刻意报复,反正,授官书一发,此事再无商量的余地,乖乖地收起行囊出发罢!
毛氏纵哭得两眼跟烂红桃似的,嘴撅得能挂三斤的油瓶,终究还得不情不愿地上了雇来的车。一路上,她抱怨车破垫旧不稳当,抱怨吃不好喝不顺,抱怨沐浴不便睡觉不安,总之,抱怨天抱怨地,就是不跟他说话。有什么事儿,也是严嬷嬷来传话。
严嬷嬷从来都是帮亲不帮理。她自来就看不上修煌这个“二婚头”,觉着自家姑娘嫁给他委实太憋屈。如今,姑娘随着这个没本事的姑爷跋山涉水地往那荒野之地里去,他不说不心疼一下,还冷着姑娘,真该天打雷劈!
修煌头一次被严嬷嬷顶撞时,气得头发根都能发疯。“来人,给我拖下去掌嘴!”连喊三声,倒是出现了随从,可只是彼此望望,并不动手。
修煌一见这几人,顿时明白,心生气馁。这一路上,跟随他的,都是毛家的下人。至于那些个被他收服了的裴家下人,早在他娶毛氏之前,就被毛家以各种借口调开打发了,如今,也不知流落何方。
原来,这就是孤家寡人的滋味啊!
原来,他不过是毛家的女婿,而不是修宅的主人!
这一刻,他后悔死没有带着母亲来上任。如果,如果他不是忌惮毛氏向岳父告状,如果不是畏惧自己夹在婆媳相争中难以自处,如果。。。。。。那么多如果,现下想来,又有何用?昔日母亲拿捏阿致,有如五指捏螺蛳,丁点儿的力气都不费,阿致就乖乖地将房契田契下人身契双手奉上,而他连开口都无需。要是此刻母亲在他身边,自己何至如此被动为难?
可惜,如今,纵他也有属于自己的田宅金银,可相较毛氏的嫁妆,那就真是不值一提了。所以,严嬷嬷话里话外,暗示他——“我们姑娘嫁给你,可真是亏大发了!你吃毛家的,喝毛家的,就连官儿,也是毛家送给你的,倘若你有一丁点儿对不起姑娘,那就是良心给狗吃了!”
每每被严嬷嬷冷嘲之后,他就后悔得要命——当初裴老财替他那死鬼女儿要签下和离书,自己就该狮子大开口多索要些金银,十万两银子都不算多。可惜,那土老财鬼精鬼精,嘴硬得很,自己又着急赶着离开,没时间多与他周旋。否则,有十万两银子在手,他又何至听个下人的难听闲话呢?
修煌一行人路上直走了小半年,才姗姗来迟地“光临”了青川县。
其实,青川县一点儿也不是“屁大点儿的地方”。县府下辖四镇六村,方圆五百里都是青川县的治下。此处依山傍水,物产丰富,山珍水产样样齐全,民风淳朴,倘放下偏见,不失为个好地方。
只可惜,偏见不是长在眼睛里,而是生在心上。心里有了偏见,再怎么看,都不会看出好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