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五十八、六道引(十六)(2 / 2)
玉手飞扬,绚烂的霞光如花瓣般纷纷飘散,瞬间将这一大片云阁映照得灿如花海。
突然,她仿佛看见了什么。迟疑的指尖将阁廊外的云层向两边拨开去一点,云层下的世界直入眼帘。
那是饿鬼道的世界。
炎日流火,枯地无垠。在干裂地冒着青烟的大地上,一个小小的身影跌跌撞撞地奔行着。青肤枯臂,针喉鼓腹,是个还未成年的饿鬼。
那小小饿鬼一边奔跑着,一边哭喊“阿娘——”。脚边偶有出现一丝萎靡的黄草,她便会立马止步弯腰,手忙脚乱地将黄草挖出,径直往嘴里送。可惜,她一张嘴,便喷出一道黑焰,黄草当即化作齑粉。
她哭得更厉害的,奔跑得也更踉跄了。
“哦,一个小饿鬼。”天女淡然自语。她不屑地摇摇头,无聊地一摆手,拨开的云朵便又汇集起来,遮挡住下界的一切。
忽然,自云缝中传来声嘶力竭的哭骂:“老天爷!你瞎眼了么?你为何不给我一条活路?”
天女冷哼一声,“不过是个卑微的饿鬼,竟然如此叫嚣,可真是无法无天了?饿鬼便是饿鬼,自该认命!倘多念几卷经,或许下辈子能投个好胎。”
她是佛祖灵殿前的供花天女,天生仙胎神姿,日日听的是梵音罄鸣,见的是宝相庄严,足踩云履,身绕霞披,与那肮脏低卑的饿鬼乃云泥之别。
佛祖讲经,八万四千法门,无论多有不同,然,每一个法门都讲“众生平等”。天女日日得熏佛诲,可惜,入耳却未入心。
灵殿前。
俯身跪地的天女悔恨不已,泪如雨下。
她知道自己错了,然,却已晚了。
佛祖说:“汝生慢心,自当修克。”卑泥生莲华,低下起高阁,供花天女纵灵台出众,终究有失。若未晓世情,纵勇猛精进,只怕将来也难证第一义。
她对饿鬼生了鄙慢之心,便是在自己的修佛途中挖了个巨大的天堑。倘不能克去这慢心,将永远无法越过天堑,踏上正途。
天女深知佛祖遣她堕尘,是为她好。否则,她将有如不识人间疾苦的泥塑菩萨,永远无法真正证得大圆满境。
阁外,白云悠悠依旧,霞光灿若春花。然,无人撷取扬散。
天女于六道轮回门前,一跃而入。
先后脚的,就在供花天女跃入六道之后的片刻,小饿鬼也被一把推入了六道轮回的大门。
她哭哭啼啼地,双手紧紧扳住六道轮回大门的边缝,竭力回首张望,一张本就丑陋不堪的面容上布满泪痕,更是丑得连鬼都见不得了。
然,一旦进入轮回的大门,前方巨大的吸力无人可挡。饿鬼小小的身影几乎是在瞬间被吸到轮回大道的深处,惟余一声“阿娘”支离破碎。
※※※※※※※※※※※※※※※※※※※※
注:
**慢心:根据《瑜伽师地论》,佛陀对慢作七种分类:慢、过慢、慢过慢、我慢、增上慢、卑慢、邪慢。其一,慢:于他下劣、谓己为胜,或复于等、谓己为等,令心高举;其二,过慢:于等、谓胜,于胜、谓等,令心高举;其三,慢过慢:于胜、谓胜,令心高举;其四,我慢:妄观诸行为我、我所,令心高举;其五,增上慢:于其殊胜所证法中,未得、谓得,令心高举;其六,卑慢:于多胜中,谓己少劣,令心高举;其七,邪慢:实无其德,谓己有德,令心高。
**第一义:佛教称彻底圆满的真理为“第一义”。《胜鬘宝窟》卷上之末:“理极莫过,名为第一。深有所以。目此为义。”《楞伽经》卷二:“第一义者,圣智自觉所得,非言说妄想觉境界。”。第一义,又称第一义谛,为二谛之一。相对世俗谛,第一义谛又称真谛、圣谛、胜义谛、涅盘、真如、实相、中道、法界、真空等。第一义谛名深妙之真理,谛者真实之道理。此道理为诸法中第一,故云第一义,真实故云真,为圣者所见,故云圣,为殊胜之妙义,故云胜义。《大乘义章》曰:“第一义者,亦名真谛。第一是其显胜之目,所以名义。真者,是其绝妄之称。世与第一审实不谬,故通名谛。。。。。。。彼世谛若对第一,应名第二。若对真谛,应名妄谛。第一义谛若对世谛,应名出世。若对俗谛,应名非俗。若对等谛,应名非等。立名一一不可返对。是故事法,旦名世谛俗谛等谛。理法,旦名第一义谛乃至真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