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4章 表演教学(2 / 2)

加入书签

最后才是老师们的统一节目,布置作业。

如果说第一天还是理论课,那么接下来就完全不一样了。

胡小北申请了一台数码摄像机进行拍摄,准备将每个学生的单独表现拍摄下来。

台词是表演的基础,此前胡小北布置了作业,让学生进行绕口令练习以提高发音的准确性和清晰度。

还选取了部分经典影视台词片段让学生模仿,并提前让他们注意语调、语速、重音等处理问题。

脱稿是最基本的要求,因此他提前布置作业,也是为了给学生记忆背诵的时间。

胡小北开启灵识感知能力,在学生进行低中高音、愤怒、喜悦、悲伤等等台词表达时,不断进行感知分析。

因此能够迅速找出每个学生的问题所在,并对每个学生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提升建议。

比如,安小茜这种小奶音级别的选手。

如果让她去说一些爆发力十足的台词,又或者匪气满满的台词,那必然是违和感拉满,纯属资源错配。

在这一点上,无论是演戏,又或者是唱歌,道理都是相通的。

这就像是让周星星去演正剧,让陈道铭去演喜剧,让黄脖去演偶像剧。

即便他们表演水平再好,恐怕也是不能让人满意的。

因此,胡小北的建议,从来不是让他们在表演上进行无目标的学习。

而是根据他们各自的外形、性格、声音等等条件,来进行有针对性的筛选,以期选出适合他们发挥的角色类型。

第三天,胡小北对他们进行了基础的肢体训练。

如站、坐、走等姿势练习,使肢体更加自然、协调。

并设计特定情境,让学生通过肢体动作来表达情感。

如用肢体语言来表现高兴、悲伤、恐惧等等,在不借助语言的情况下,让观众们能够理解他的表达。

同时教导他们注重肢体的细节表现,如紧张时的手指颤抖、兴奋时的脚步轻快等。

学生们表演还算可以,一来是本就有一定表演水平,二来是胡小北第一天布置的作业里,就有相关的内容。

比如,让他们在课堂外的时间里,尽可能的以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简而言之,就是另类的哑巴。

当然哑巴还能阿巴阿巴的说话,以音调来影响不懂手语的人。

他们则不行,因为胡小北要求他们必须以肢体语言来表达。

简单的吃饭、睡觉、开心、难过都还好,可一旦有比较复杂的内容需要表达,那难度就直接呈指数级上升了。

第四天,胡小北对他们进行了表情管理方面的教学。

比如通过对着镜子练习不同的表情,如微笑、大笑、哭泣、愤怒等,观察自己的面部变化,并进行调整。

观看经典影视作品中演员的表情表演,分析他们如何通过表情传递复杂的情感。

还设置了不同的情境,让学生进行单独的表情表演,如在惊喜、失落等情境下的表情展现。

第五天,胡小北对他们进行了即兴表演方面的教学。

他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为他们设定了针对性的情境和角色。

让学生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进行即兴表演,锻炼他们的反应能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更快地找到自己的定位。

比如设定“在火车站偶遇多年未见的初恋、朋友、仇人、老领导”。

又比如“在暴雨中的公交站台偶遇多年未见的朋友、恋人,然而时间有限却又要各奔东西”。

再比如“在医院急诊室门口焦急的等待着,上演爹死、妈撞车、老婆生孩子、难产、母子平安、孩子不是你的”等等情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