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百九十一章 求助(2 / 2)

加入书签

没出两息,彝娘子的脸便红如茱萸,一摸还有些烫手。

“差不多了,”汪四郎松了口气。

他拉着彝娘子到床边。

“赶紧进去。”

游廊里,隐约可以听到伙计说话的动静。

留给他们的时间不多了。

彝娘子显然也想到了。

她踢了鞋,就往被里钻。

汪四郎帮着把被拉平,闪身躲进床后的帷帐里。

没过两息,伙计便和嬷嬷来到门边。

伙计见礼,没有进去。

嬷嬷推开门,道“娘子,公主听说你病了,很是着急,着我过来看看你。”

她说着进到屋里,环顾一圈,看到正转头望来的彝娘子。

她放了食盒,快步到近前。

伸手一探,温度果然有些高。

“这么烫,”嬷嬷惊讶了下。

彝娘子虚虚的笑,道“不妨的,已经喝了药了,过几天也就好了。”

“便是好了也不能大意,还需再将养几天才行。”

嬷嬷叮嘱。

彝娘子微微点头,眼眸将合未合。

嬷嬷想了想,没提方子的事,又说两句,便回去了。

待到其走远,汪四郎从后面闪出来。

盯着嬷嬷远去背影,心里嘀咕,这人到底为何而来,难道真是探病?

彝娘子已坐起身,套上鞋子,道“都是你,不让我去,不然我说不定还能得到什么消息。”

汪四郎瞥她一眼,往外行去。

内院的法子肯定是行不通了。

好在,唐氏与齐二面和心不和的程度仅能维持表面安宁。

只要稍许催化,说不定就能就此瓦解其不大牢固的结盟。

汪四郎心里盘算着,重回书房。

屋里,彝娘子捂着还在发烫的脸,歪头看门口,嘴角高高的翘起。

相比这里的温馨,淮水就要严峻得多。

徐大郎带着大军和大批粮草辎重过来。

在经过两军的长期对峙之后,田都尉已没有最初的意气风发。

徐大才一流露接掌大军的意思,他便很是利索的让出。

当夜,徐大便整顿大军,第二天点起兵马,便在淮水之滨与周小六来了次短兵相接。

好在周小六一早就有防备,只伤亡百余人,勉强保下营地。

回到大营,他急急请来两兄弟,问可否大规模制造最新研制出来的床弩。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那床弩需要的木料,材质必须坚硬非常。

那样的木料已被用完。

现在他们能用的只有早前制好的床弩而已。

相对比床弩的要求,箭枝的要求就要低上许多。

两兄弟表示,他们可以多做些箭枝,以便应敌。

周小六叹息着请两位多费心,送两人出门。

转过身对上眸色沉沉的崔三。

他道“不成就跟江陵求援吧。”

“还没到那步,”崔三道“跟武宁求助吧。”

周小六迟疑了下。

武宁那边武力一向不成,若是派兵过来,基本就等于拿命来填。

所以早前,不论什么战事,梁帅都不曾跟封节度使求助。

崔三郎则道“封节度使应该很清楚淮水失守,他将要面对的。”

“这世上没有总是白占便宜的,他也该表示一下了。”

“好吧,”周小六点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