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十四章(1)(1 / 2)

加入书签

冬夜更加寒冷!

一向有宵禁的梁国,皇宫里却是整夜的灯火通明。

编钟浑厚的乐声不绝于耳,传到皇宫的角角落落。

甘泉宫也如未央殿一样从夜幕降临就点着灯直到现在。

今夜是梁盛特意为段亦勋设的庆功宴,除了他还有许许多多梁国当朝的重臣。

院子里看月亮如钱羽的银钩一般。

寒风瑟瑟吹过,秋千也在来回的摇摆。

静妃拿了一件厚斗篷披在云婧的身上,也学着她的模样在廊檐之下站着。

云婧道:“皇后娘娘还不歇息吗?”

静妃道:“妹妹不也没有歇息吗?”

静妃不知道云婧到了深夜还不歇息的原因,云婧同样也不明白静妃为何到现在还醒着。

云婧道:“姐姐说未央殿现在是个什么样子啊?”

未央殿的样子不必静妃说,一定是温暖的灯火映射的整个殿内都是金碧辉煌。

未央殿如今也确实如此,温暖和煦的灯光让大殿如白昼一样的亮堂。

祁王坐在段亦勋的身边,他们都没有说话。

段亦勋本想问问王妃可还安好,但梁盛不说话大殿之中谁都不敢说话。

一曲毕了,梁盛才端起酒杯道:“此次梁国叛乱已定,今日朕特意设宴与众臣同庆喜事。天佑我梁国之喜事。”

众臣举起酒杯道:“天佑我梁国。”

一杯酒饮下肚,梁盛道:“这次平叛首功该当属段道功,道功承袭通武侯之位到如今已有多年。两次平叛,又重创朝国为我大梁在中原赢得一席之地。其功之高可以比肩段家太爷,朕以镇国大将军之位待之,也不为过。段道功听封。”

大殿上的声音忽然停住,只能听见段亦勋的战靴踏在青铜地面上的声音。

梁国立国至今已有三百年,名将名相数不胜数。但镇国大将军算上这位新贵,也才不过三人而已。

镇国大将军印被兮公公送到段亦勋面前,玉印上一尘不染丝毫不像存放了一百年的印章。

祁王道:“恭贺镇国大将军。”

大殿里依然没有声音,众臣都怔住了,他们想得到的恩赐只有金银珠宝,香车美女。独独没想到梁盛会以如此高位待他。

段亦勋道:“多谢皇上。”

他也不客套推辞,从兮公公手上接过玉印纳入袖中。

梁盛道:“诸位对朕此举有什么异议吗?”

他的脸色黯淡下来,手上的酒爵几乎都要被他捏碎。

众臣忙道:“臣无异议,恭贺镇国大将军。”

梁盛笑道:“第一件公事朕说完了,接下来就要说说你的私事了。”

众臣一怔,段亦勋也一怔。他的心由不得悬起来。

梁盛道:“你与天狼郡主定下婚约已久,是时候该成婚了。既然是梁国与天狼国的联姻,这聘礼自然不能太寒酸了。朕自作主张替你选好了媒人聘礼,现在已经前往天狼定婚期了。”

段亦勋道:“多谢皇上!”

他很少喜形于色,可眼下他脸上眼中的笑意是如何也藏不住。

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人生最得意的两件事情,想来也就是如此了。

高官厚禄他不求,求的只有一位知己之人。

编钟再一次被歌妓敲响,声音悠长且传的很远。

静妃听着编钟的声音道:“皇上一定会赐阿勋镇国大将军之位。”

云婧道:“梁国素来都是以高位待大才,才会有那么多士子文人愿意入梁。”

静妃道:“阿勋,确是难得一见的将才。所以皇上一定会千方百计的想要留住他。”

云婧道:“皇上想留人,又有多少人不想皇上留人呢?”

静妃道:“阿勋之功,虽然说不上空前绝后,但也是足以震主。不论那些大臣是真心还是假意,都会劝解皇上要扶持另一人来制衡阿勋。”

云婧道:“过去有段昭玺和陆羽笙制衡阿勋,眼下朝中还有谁可以扶持?皇上不会让阿勋在朝野只手遮天,日后梁国庙堂的斗争只怕是会源源不断。”

静妃道:“庙堂之争何时断过,往远了说有吴家夫妇,往近了又有段昭玺陆羽笙。庙堂之上多的是墙头草,见风使陀。又有几个人对皇上忠心?”

云婧道:“天下列国,哪个庙堂不是如此?皇上遇见阿勋就如同狼王遇见哥哥,君臣同心难得一见。”

天边如钩子一般的月亮,仿佛钩住了高耸入天际的未央殿屋顶。鳞次栉比的琉璃瓦,也只如是从云巅之上撒了一把光辉下来。

良久,静妃道:“妹妹是个通透的人,如若是个男子,梁国必定高位以待。”

云婧笑道:“这世上从来没有如若,我生来就是女儿身。注定要帮着阿勋成就一番大业。”

静妃道:“如若妹妹能入宫,成就的也许就是王天下。”

云婧笑道:“我不喜欢被俗事束缚。在段府凡事都由着我来,可宫里事事都有规矩,活下来谈何容易?”

静妃淡淡一笑,她不是笼中的金丝雀,又怎么会像自己一样甘愿在皇宫这个牢笼住上一辈子。

台阶之下走过一列夜巡的侍卫,领头之人却是张悟。

静妃脸上的笑意更深,她望着台阶下的张悟,张悟也抬头望了望她。张悟的脸上也是淡淡的微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