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4 章(2 / 2)
舜华的声音带着哭腔,她情绪几乎是瞬间就来了,哭着跑回了府邸。
项王妃怎么劝都劝不住,于是,第二天丰家的老王妃就得到了一个消息:管好你们家小子,他看上的姑娘太厉害了,都把我们舜华气哭了。
老王妃:“!!!”
这么厉害,让她觉得厉害到头疼的就是她自己的媳妇了,还能更厉害??但是媳妇再厉害,好歹媳妇漂亮啊,那个姓舒的姑娘,老王妃一打听,是个胖丫头啊!
吃饭的时候,老王妃端详着孙子,“这看着眼神很好啊,为什么喜欢一个胖姑娘?”
丰恒哭笑不得:“我喜欢跟她在一起,根本没注意过她胖还是瘦。”
老王妃心想:喲,这都说不在意了,看来是真胖的可以呀!于是道:“你母亲看上的能好哪里去,你确定是自愿的?”
旁边的丰王妃就不乐意了:“我当年定了亲怎么了,这先是我儿子喜欢上的,然后才知道跟我定亲的是同一个姑娘,总体来说还是说明我有先见之明!”
婆媳俩又要置气,丰恒才不掺和她们。
早朝,太子公布了结党营私案的结果,五品以上官员清算了官员百余人,牵涉地方人士上千,朝野震动。丰恒私下拒绝了丰功,和太子要了其他恩典。所以,这件事明面上出力出人的都是太子府。
三年时间,为了这个案子,太子府换出去的人命又何止百人!
那些不知其人的名字,对眼前的文武百官可能只是一个虚无的符号,但他们真实存在过,留了血,丢了命。
他们对太子和丰恒,以及参与到这件事里的每个人而言都沉重而刻骨。
两江总督杨大人在这件事里可谓意外惊喜,他已是封疆大臣,再往上就没官可封只能进爵了。杨大人做事无功无过,甚至一直被人病垢太过软塌塌,他心底里明镜一样知道原本丰恒就没打算拉他进这件事,最后他能帮上忙,也多依靠上面的太子和丰恒布局周密,自己不过是具体实施,捡了个漏子。
距离封爵,杨大人自知能力还差的远,他上了折子婉谢太子的赏识,表示自己只想在地方勤勤恳恳继续做事,唯一的希望是朝廷看在他踏踏实实,鞠躬精粹的份上,给他一个恩典:他要翻儿子身上的一桩不清不楚的事,未免人家说他官大欺民,肯请太子亲派钦差赴武进调查。
付佳儿和杨千岳的事,杨大人终究是咽不下气。
舒媛知道的时候,跟丰恒说:“你不用顾忌我,应该怎么查就怎么查。”
丰恒当时是情况紧急,身不由己,让杨家吃了这个暗亏,杨夫人相当识大体,在看到太子密令的时候,已经暗幸自己没驳了丰恒的提议,再后面的事,丰恒以前没让舒媛闹心,后面也不会。
他笑了笑,把事情扯到了舒家身上,“舒家的水道很快就会解禁,太子会写一块‘天下第一水上人家’的牌匾过去。”
对于商家的安抚,不同官员,这块牌匾已胜过千言万语,自可攻破过去的流言蜚语。
至于其他,詹士府是专门辅佐太子的机构,舒琼轩的能力几何,并不会因为舒家这件事而改变。他能不能争到机会,得看他自己,这才是太子对人才给与的最高的尊重。
舒媛对自己哥哥的能力,自然有信心,男子朝堂上的事,她问询不多,但如果舒琼轩的晋升与她、与丰恒能脱开关系,那是再好不过。
人到了舒家三房这边住,舒媛不许丰恒再乱跑她房间。这几日,明面上都变成了丰恒老去找舒琼轩,舒三爷知道侄子与丰王世子交好,而丰王世子又是太子心腹,对这件事自然是当做没看见一般,心底里别提多高兴。
有舒琼轩在,丰恒也不得不正经很多,混三餐是不可能了,只能每天来吃夜宵。
跟舒琼轩一起吃舒媛做的同款点心,丰小王爷觉得味道不如跟舒媛单独吃的好。
当着人家哥哥的面,情话也不可以说,丰恒只能提起精铁案,“山东巡抚这件事,扯到了洪家,运送的精铁经过舒家也自然经过洪家。这条线得再查下去,你也想想,你姐夫当时可还有遇到什么特别的事,或者你觉得不太寻常的?”
舒媛正想着,却听舒琼轩开口:“姐夫本来也要入秋闱,后来路上耽搁了,这件事我一直很有疑惑,他的学问再等三年也还有很大的机会考上。”他沉吟了一下,“他回来之后,一直跟在他身边的陈易也不在了。”
“陈易?”
这个人从来没出现在丰恒的资料中,舒媛跟他解释,“是姐夫身边很亲近的随从,当年跟姐夫考试,是陈易跟着上路的。姐夫对他很好,他办事也不错,陈家也把陈易往未来的大管事方向培养。后来,听姐姐提过一句,姐夫出资让他自己做生意了,做什么倒是不知道。”
“也就是这个人会知道当初陈子鹳在德州因何耽误了。”丰恒把这件事记下,又听那头舒琼轩忽然问舒媛,“过段时间,你要不要去寺里?”
舒媛点头,“去啊,不知道京城哪所寺庙比较灵验,回头问问三婶婶。”
丰恒想了一瞬就明白了,两人的母亲是冬日离世,舒媛每年都会去寺中为母亲祈福持斋几日。丰王妃不信这些,老王妃却经常往来佛寺,丰恒道,“京中最好的自然是皇家的寺庙,我来帮你安排。”
※※※※※※※※※※※※※※※※※※※※
先发了,再找错别字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