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六):代价(2 / 2)

加入书签

当曹芳说到这里的时候不禁开始迟疑起来,这令司马昭十分在意,他心想或许这才是曹芳选择将一切真相告诉自己的真实目的所在:

“陛下有话但讲无妨...”

尽管内心犹豫,但曹芳还是选择将自己这个“过分”的恳求倾诉了出来:

“朕希望这一次能够不再杀人...”

司马昭听出了曹芳的话外之音,他口中所谓的那个人,恐怕是有特定所指的:

“陛下的意思是,命令微臣留张皇后和许允的一条命吗?”

“不是命令,而是恳求...”

此刻在司马昭面前,曹芳完全没有身为天子应有的威严和自尊,他几乎是用苦苦哀求的低沉音调对司马昭说:

“朕自知皇后和许允的罪行乃是万死莫赎,可既然朕已经将他们的全盘计划尽皆告知于爱卿你,还望你念在这个情分高抬贵手...”

“陛下既然知道事情的严重性,就应该清楚除恶务尽这个道理吧?”

然而尽管曹芳表露出自己万分的诚意想要留下张皇后和许允的性命,但似乎对司马昭却收效甚微,他缓缓站了起来将双手背在身后,开始小步小步迈动双脚:

“张皇后乃是罪臣张缉之女,当初兄长正是因为考虑到她是陛下的皇后,所以才没有株连于她,然而她却不思悔改、不知感恩,仍旧暗地里与许允串通一气,图谋害我性命事小,可他们居然还想将司马家连根拔起,这样的罪行请恕微臣实在难以让他们有所善终...”

见自己的苦苦哀求没有效果,曹芳情急之下竟然不顾天子的身份扑通一声跪在了司马昭的面前,声泪俱下道:

“朕身为一国之天子,却无法阻止京都之内因争权夺利而展开的流血厮杀,只能选择眼睁睁的看着一个又一个人卷入这充满血腥的洪流之中,朕实在是有愧头顶上的这个冠冕,如今朕不过是想少一些杀戮,还请新城候务必成全!”

“陛下切莫如此,这可真是折煞微臣了...”

司马昭见状连忙将曹芳扶了起来,一脸为难的说:

“如果陛下降诏赦免皇后娘娘和许允的话,那身为臣子的我只能听命而行,只是微臣有所顾虑,万一这次赦免了他们之后,下次他们再心有不甘,打着为陛下‘清君侧’的名义来对付我司马家,恐怕倾覆的就是臣等一族所有人的性命了。司马家身为大魏的臣子,为天子效忠乃至殉国都是理所应当,只是微臣担心,一旦臣等不在陛下的身边,吴蜀两国来犯,又有谁能够为陛下排忧解难呢?”

从表面上司马昭的话入情入理,的确,此刻放眼魏国朝野上下没有人有能力取代司马兄弟的地位,若是赦免张皇后和许允的话,想让他们以后对于司马家的宽大感恩戴德,从此安安分分,这是要冒着很大的风险的,正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司马家就算是再厉害,恐怕也无法抵挡一而再、再而三的阴谋。

这下子曹芳没有了反驳之语,不过他也从司马昭方才的那段话中得到了启示,那就是无论张缉、李丰,还是张皇后、许允,都是打着为自己出头的名义来对付司马家,换言之,如果自己一旦不是皇帝了,那么他们也就没有了这个由头,一切风险自然迎刃而解...

不过,这也直接令曹芳不得不做出一个决定:

天子之位,还是张皇后以及许允一族之人的性命...

一番苦思冥想之后,曹芳终于做出了抉择:

“如果朕愿意将帝位拱手相让的话,那么新城候能够放过他们的性命...”

不得不说曹芳能够做出这样一个巨大的牺牲,实在是大大出乎了司马昭的预料,就连卫瓘也都面露惊色,这反倒让司马昭有些应接不暇了。

曹芳内心当然不愿意将祖宗的基业拱手让人,可是以他的思维,除了这种办法之外实在是想不到更好的解决之法了:

“现在只有我们三个人,新城候也不必加以掩饰,我们就打开天窗说亮话吧,恐怕无论是你还是令兄,都对朕这个皇帝之位有所图谋吧,你们之所以仍旧以魏臣自居,无非是因为时机还尚未成熟罢了,朕知道自己的才能有多少,根本难以担当一国君主之重任,与其到时候被人难看的赶下来,不如趁现在自己能做主的时候将皇位拱手想让,这也是我唯一能够阻止杀戮所付出的代价...”

凝视了曹芳许久之后,司马昭开口问道:

“可是陛下不觉得这个代价对您来说,实在是太过沉重了吗?”

对此曹芳苦然一笑:

“这个世上有哪个君主愿意将自己的皇位拱手让人呢?可是明知道守不住却还是强行将这个皇冠揽在怀中不肯撒手,结果害得更多的人为了朕而丧命,到头来还是避免自己早就已经注定好的结局,多造杀孽也是朕的罪过,是时候该让一切划上句点了...”

不知为什么,从未在内心尊敬过这位窝囊皇帝的司马昭,第一次对他有种肃然起敬的感觉,他并非是一个胆小鬼,而不过是被权势所包围的一颗棋子罢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