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晕之章:难辨真伪<br>(一):不和(2 / 2)

加入书签

见姜维并没有受到惩处大家都松了一口气,但是姜维的心中却不这么认为。

之后诸葛瞻和姜维一同去见自己的姐姐诸葛绫。

看完了刘禅的诏书之后,诸葛绫也与姜维有着同样的看法:

“咱们的这位陛下还真是有手段呐。”

诸葛瞻不解其意:

“姐姐此话何意?”

对此诸葛绫解释说:

“伯约他再怎么说这次的行动陛下也不应该当做没发生过,他不派别人而单遣你前来传召,就是因为他很清楚伯约他是父亲生前一手提拔起来的,与诸葛家的关系十分深厚,派你来就是为了安抚伯约和边境将士的心,所以一听说你来了之后,我就断定陛下不会拿伯约问罪的。但...”

“不只是这样而已...”

姜维从诸葛绫手中接过诏书低头凝视了一会儿:

“陛下已经在诏书之中斥责了我未经请示便擅自出兵的举动...”

丝毫没有察觉到诏书之中真意的诸葛瞻,在听到姜维这么说之后才反应过来:

“对了,陛下在诏书之中提到了家父,还让你以他为榜样,这是拿家父生前每次出兵皆会向陛下请诏一事来表达对在你的不满;同时最后一句让你保护蜀汉不受敌国侵犯,恐怕是暗地里让你尽量不要再兴兵远征了,守卫蜀汉国土防线即可...”

听了诸葛瞻的分析之后,姜维点了点头:

“没错,陛下之所以没有治我的罪乃是他善于驾驭臣子,并非真心信任于我,此次对我来说也是一个警示,日后要走的路也必然是如履薄冰...”

诸葛绫也知道姜维的难处:

“其实不只是你,就连当年父亲在世之时也没有得到陛下的完全信任,只不过是碍于父亲的威望和能力罢了。费祎死后你虽然渐渐掌握兵权,但你得罪了陛下的内侍之臣黄皓,使得你在陛下之间又多了一个阻碍,好在陈祗是个明事理的人,有他在朝中为你说话,黄皓也不敢太过造次,对你来说可真可以用‘内忧外患’四个字来形容了...”

对于姜维来说,他从未将黄皓这个只会阿谀谄媚的奸险小人放在眼里,他心目中的心腹大患,始终是魏国的司马兄弟。

想到这里他扭头问诸葛瞻说:

“对了,洛阳城内可否有什么情况吗?”

诸葛瞻答道:

“你不说我差点忘了,你们在陇西与李简策划战事的时候,魏国曹芳的张皇后和许允意图利用你们在陇西挑起的危局,以派遣司马昭领兵援救为契机,在平乐观祭天之时杀死司马昭,随后夺取其麾下之兵回师洛阳将司马家彻底铲除...”

在诸葛瞻说到张皇后和许允要谋害司马昭的时候,尽管诸葛绫并没有什么过激的反应,甚至可以说异常平静,但是姜维还是敏锐的从的眼神之中捕捉到了一闪即过的担忧,便继续问道:

“那现在的情形怎么样?”

诸葛瞻继续回答:

“结果他们的行动失败,张皇后被软禁于冷宫之中,许允也被下狱了。”

这个结果对于姜维来说也算是预料之中,但也加深了他对司马昭的忌惮:

“虽然早就知道司马昭的能力非比寻常,但是没想到即使是在司马师不主政的情况之下,司马昭还能够凭借一己之力兵不血刃的扫平政变,有这两个人在,恐怕他们才是我们前进路上真正的最大阻碍...”

说罢姜维又将视线移到了诸葛绫的身上:

“可惜的是,当初我们有很多的机会可以杀死司马昭,但是最终还是让他活到了现在有了今时今日的地位和权势...”

显然姜维对当年诸葛绫的所做作为仍旧心有不满,因为不仅在姜维可以轻松杀死司马昭的时候,不顾性命挺身相护,而且还在之后陪伴司马昭疗毒期间和他有了肌肤之亲,生下了司马攸,这于公于私都令姜维感到无法释怀。

诸葛绫也很清楚姜维的话矛头是对准自己的,可她却一点和不后悔当初自己所做的决定,或许那和司马昭相处的时光,才是她一生当中最为幸福的日子。

即使现在她和司马昭成为势不两立的死对头,也是一样...

面对眼下严峻的形势,诸葛绫仰头看向了帐外天际那流动的浮云,她注意到这些浮云之中隐藏着暗流涌动的诡异氛围,这令她想起了她的母亲黄月英生前所卜算的卦象...

而正是那个卦象,成为了她除去个人情感之外,唯一在当时挽救司马昭性命的理由。

如今直觉告诉她:

不久的将来,一定发生足以改变世间格局的大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