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41.044 月街少年(2 / 2)

加入书签

守索道的老阿公见惯不惊,看着两人的背影翻了个白眼,暗自嘀咕了一句“竹无节长不高,崽不淘长不大”聊以自|慰。而一帮年轻的阿朵却是集体亮了眼,相互间嘀嘀咕咕,更有人拉住竹衣悄声问:“他们都是巫士吗?”

这两人是从麻石寨那边过来的,谁都晓得“月街巫士学馆”就在麻石寨,再者说,除了巫士,谁个还会有胆子从铁索上飞跑过来啊!

竹衣一肚子腹诽,面上却依然是好脾气:“嗯,他们该是巫士学馆的。”

一群阿朵立时满脸羡慕地看向她:“竹衣你们经常见到巫士吗?”

竹衣默默抚额:“见到的时间也不多,这两人有兄弟在我们学馆才会时常过来……”

想拢个啊你们,醒醒吧,头顶上天光还敞亮着呢!

……

不说阿什竹衣这边,却说阿苏南,今天是旬休日不开课,他估摸着诺阿亚跟小黑仔上午肯定过来,也没敢出去。

果然,刚刚把需要清洗的衣服交给杂役,一高一矮两个黑头仔就奔进了院子,矮的那个越过高的那位快速奔至近前,一把抱住他,连声道:“南阿哥,南阿哥,今天阿婶是不是要做凉面?”

这一位自然就是当年的小黑仔,朗阿贺。他比阿苏南小了两三岁,这些年吃穿不愁,兼之又是个贪嘴好吃的,长的敦敦实实,作为一个巫士他的力气还贼大,被他这一抱,阿苏南差一点没呲牙咧嘴。

亏得诺阿亚就在旁边,眼急手快一把将人拎开:“小黑仔你个吃货,除了吃食,你那脑瓜子里面就不能再装点别的物事吗?”吃货一词为阿苏南首创,如今已经风行月街。

小黑仔却是很不服气,反驳道:“我脑瓜子里面还有吃食方子,好多好多,不信你问我阿爸!”

“吃食方子就不是吃食啦?”

“当然不是,方子又不能吃。”小吃货答的斩钉截铁。

阿苏南懒的搭理这俩蠢货,进屋去拿背包——拜这二位所赐,他在学馆这边的名声是如雷贯耳,无论师长还是同窗,任谁都晓得他有一个巫士阿哥一个巫士弟弟还有两个巫士好兄弟,想低调都没可能。不过,高调也有高调的好处,“月街学馆”是巫夷普通人的最高学馆,学馆里面一水的真假精英,作为一个来自小地方的后巫夷伢崽,这几年他呆学馆里却没遇上半件不平事,人缘反倒是一等一的好,混的如鱼得水,他身后的这个“巫士兄弟会”可说是居功至伟。

没多久,阿苏南、诺阿亚还有朗阿贺,两半大小子加一个大龄伢崽,就骑着一辆两轮车上路了,沿途收获各色眼光无数。

说起这个“两轮车”,从外观到功用,都跟阿苏南前世的自行车一模一样,不用说了,必定又是他的手笔。其实刚开始他还担心找不到橡胶,谁成想巫夷是个神奇的地方,橡胶确实没有,但等到家中置办起了牛车之后他即发现:好家伙,这里有种粗藤卷成一个圆圈就成了天然的轮胎,又结实,又有弹性,还韧性十足,比橡胶更要耐用。

所以,他身下的这辆两轮车整个车身都是十成十的藤木结构,感谢巫夷稀奇古怪的植物世界,连链条都是木制!

两轮车是四年之前才出现的新奇物事,原因当然是此前阿苏南住在乌衣寨,完全用不着,没有需求也就没有动过它的脑筋。等他来到月街,不想步行三刻钟到圣河湾,再花三刻钟从圣河湾步行到麻石寨,又不愿意掏十个铜板还要花老长时间等候索道厢车,这才想起还有一种名为“自行车”的交通工具。

可以想见,这个两轮车一经面世立即风行整个月街,到现在已经在前巫夷的两个平坝地区普及,阿苏南为此大赚了一笔,当然这个也要归功于这一区域内老早就有了四通达的水泥路——没错,就是水泥路,第一次见到的时候可把阿苏南给稀罕坏了。

他一直以为巫夷就是前世的老少边穷,生产力也就比黑非洲高上一点点,哪晓得前巫夷,尤其是前巫夷的平坝地区,其发展水平给了他很多惊吓,比如水泥,已经在前巫夷使用了数千年之久,只是因为后巫夷人口稀少,聚居地又过于分散,加之“巫夷水泥”的原料是前巫夷境内一座火山的火山灰,运送成本太高,这才没能普及。

阿苏南后来想起前世古罗马帝国早在公元以前就开始大量使用水泥了,于是释然。不过,两轮车带来的风潮,也就到此为止了,要知一旦出了平坝,这物事就不太合用了,除了在寨子里的石板路上显摆一下,都没可能骑到寨子外面去。

要说两轮车已经出现了三四年,月街学馆现在不说人手一辆,至少也是三人当中必有一辆,阿苏南他们骑车出行完全不应当引人注目才对。所以,真正令人侧目的,是这几人的骑行方式——一辆车三个人,诺阿亚骑车,阿苏南岔开双腿坐后座,而小黑仔朗阿贺,鉴于这车没有前杠,他就干脆坐到了车笼头上,三个半大小阿哥就以这种杂耍一般的姿式,一路叮叮铛铛冲出风营寨,冲下圣河湾。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