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醋意来袭(1 / 2)

加入书签

葇兮心中甚是思念赵文化, 终究割舍不下, 又搬回了相府。</p>

西宫一早来了人, 称小符后重病,意欲传唤落红, 落红心急火燎地入宫。清漪平日里得了小符后不少照顾,自然也跟着进了宫。葇兮相思情切,心中预料此行必遇赵文化, 也跟着一起去了。</p>

才下了轿子, 便见赵文化也在宫里。</p>

与心上人久别重逢,固然是喜事一桩。可今日清漪进宫,分明是来探小符后的病情,怎么赵文化这么巧也会进宫?巧合的次数未免也太多了些。葇兮心中起了疑, 却不敢问,换作最初,她还可以抱着为好友婚事担忧的态度询问一番, 可如今又怎好意思开口。葇兮想到此处,顿时有些醋意涌上心头,怎么什么好事都摊到她头上了!</p>

既然清漪有婚约在先,且此婚约非同小可, 几乎无推翻的可能。而赵文化又只想做个君子,不肯夺人所好。由此看来, 这二人断无可能。眼下, 此二人并未有情到浓时相思入骨之症, 不然怎么可能还如此平静。不如, 就让自己来当这个小人。虽家世容貌皆不如清漪,但头脑远在她之上,想来赵文化也是见惯了美女如云,容貌并非首选,算起来还是有一定胜算的。</p>

想到这里,葇兮的嘴角不由得勾起一抹暗笑。此举算不得对朋友不义。</p>

落红道:“郡主,符太后娘娘感染的是疫喉痧,是疫症,郡主大婚在即,实在不宜随我前往。”</p>

葇兮见落红这么说,心中更是疑惑,落红这话,似乎是想趁机让他二人独处,为何落红会起了这样的心思?是因为清漪无意间授意?还是赵文化私下拜托?葇兮总觉得清漪和赵文化是同一类人,都是生性疏朗之人,二人性情极为合拍,且邂逅多次,这其中似是有人刻意为之。</p>

赵文化闻得此言,笑道:“郡主,我们又见面了!嬷嬷且快些去吧,我与郡主闲叙几句。”</p>

落红匆匆行了一礼,不等清漪回应,便急忙朝西宫方向走去。</p>

三人互相见了礼。葇兮抬头看了看文化,他看清漪的眼神充满了熟悉,眉眼间充满了笑意,像是多年的老朋友,而看自己的时候,则有些拘束。葇兮恍然间有点错觉,她觉得赵文化隐约对自己似乎也有些好感,也许只是钦佩自己的学识吧。可自己是当事人,判断难免会掺杂主观臆想。近来,她在白塘村想了许多,她并非清心寡欲之人,她不想像水姨母一样孤独一世,如若有得选择,想来水姨母也不愿过这样的生活吧。比起她来,自己幸运得多,至少目前没人阻拦自己,既然如此,何不尝试一把,成了就能一生美满,败了,也不过就是和现在这样。</p>

天哪!我在想什么?清漪是全天下对我最好的人,我怎么生出了横刀夺爱的念头?我怎么会这般狼心狗肺?</p>

何年花开不曾谢,何月婵娟不曾缺?</p>

忧来唯恐年岁损,愁多徒惹玉颜亏。</p>

曾因年少热血满,因果不爽添轮回。</p>

古今多少违愿事,渔唱三更梦里觉。</p>

这天底下,未能遂愿的人太多了。我岂能因为要满足自己的私欲,而心生歹念?</p>

清漪见葇兮面色大变,起初是大喜,而后又是大悲,心中有些担忧,便示意葇兮借一步说话。</p>

“葇兮,你可是有什么事?”</p>

葇兮低头不语。</p>

“你不说,我本不该多问,但是怕你有什么事憋在心里,憋出病来。你若想跟我说,我自当洗耳恭听,你若不想跟我说,就去庙里跟菩萨说吧,他们一定能帮你保密,说不定还会教你破解之法。我看你心中抑郁,不如你在此帮我应付赵官人吧,他是个很风雅的人,或许能帮你开解一二。”</p>

“清漪,你与赵官人之间,可是有什么超越友谊的情谊?”</p>

清漪有些意外,“你怎么会这么问?别人误会我也就罢了,连你也这么问,难道我与他有什么,我会瞒着你不说吗?”</p>

“是我多心了,许是我觉得赵官人对你有意吧。”</p>

清漪莞尔道:“不会的,他也曾跟我说过,宫外有些我与他的流言,他说,他只把我当男人看。”她拍了拍葇兮的手,转身正要离去,忽然想起什么,又添一语,“我何清漪,此生非苏云起不嫁!”</p>

葇兮呆呆地立在原地,看着清漪朝赵文化走去,二人交谈了几句,清漪便朝西宫方向去了。</p>

“葇娘,好久不见了,可还好?”文化上前问道。</p>

“很好。”许是好几月不曾见到文化,日思夜想,如今见了,心中难免有些不安。又或许是心中有所筹谋,此时竟有些心虚,她担心自己的心思暴露于人前,只好局促不安地别过脑袋,不敢直视文化的双眼。</p>

“原来越王头的答案是你想出来的,我一听琇华说起,就觉得是你,果不其然!你们两个真是奇女子!”</p>

清漪并不知情,“什么答案?葇兮,你想出答案了?是什么?”</p>

葇兮道向清漪:“海水太咸,越王头之所以蓄了那么多水,是因为要供给种子发芽所需。”</p>

“原来如此!葇兮,你真聪明!你常跟我说这世间适者繁荣,不适者灭亡的故事,可惜我竟不能举一反三。”适者繁荣,不适者灭亡这九个字葇兮时常说起,也给清漪举过不少例子,故而清漪一听,就立即心领神会。</p>

这九个字,原是江奉宣生前常在嘴边念叨的话语,葇兮自小就耳熟能详。后来又在祁山待了许久,想起父亲那套理论,再加上何郎中传授的学识,早已融会贯通,心中琢磨出一些想法。有时见了生活中的实例,也常说给清漪听。</p>

文化不由得再次心生佩服,“上次葇娘还跟我说,适者繁荣,不适者灭亡的理论是与郡主一同探讨出来的。想来葇娘对你真是好,连腹中的学识也不忘你这一份。”</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