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囚犯(17)(1 / 1)
“什么?申克当着你的面?”
“不,不是,当时候走廊上没有人,申克一看见我就放了他。”
我一下子明白了。“申克是在用法比安胁迫他就范。”
“没错。我单独告诉申克,如果真要救那孩子,就必须做剖腹手术,修复受损脏器,那就需要他签字负责。果然不出所料,申克对救人不感兴趣,他只是问:假如不做手术,法比安还能活多久?我回答:说不好,也许一星期吧。‘那就这样,尽量让他活得长一点。’这是申克的原话。”
恩斯特不知什么时候已经把两条腿放了下来。现在,他身子向前倾,两肘支在大腿上,双手捧着头,香烟夹在右手的指根处燃烧着,袅袅地冒着青烟。我知道:这种姿态和表情,在他是少有的,只有在极其痛苦的时候,才会这样。
然后,恩斯特开始吸烟,低着头,拼命地,一口接一口地吸烟,直到手指没法捏了,才把烟头在烟碟里掐灭,再点上一支。
我想催他讲下去,可又开不了口。还好,他没有再专注着吸烟,抬起了头。
虽然没有哭,但是眼睛、鼻子已经是红红的了。“马蒂,我是个医生,我应当是治病救人的,不管他是谁。可是现在,我们被告知,谁该救,谁不该救……好吧,作为军人,我恪守誓言,我服从命令,我至少可以让他们走得不那么痛苦。但是那次,我被迫眼睁睁地看着那个无辜的孩子,一天天地衰弱,一天天地腐烂,看着他在痛苦中死去,同时我还帮着申克一起去欺骗中国人。我跟中国人说,法比安没事,过几天就会好的。我让中国人放心,我会照顾法比安的。然后……然后……然后申克就带中国人走了。”
“你为什么……”我说不下去了。我本来想质问恩斯特的,但那有什么意义呢?同样的问题,我也曾经每天都问自己,问到头脑发麻,问到自我厌倦,终是毫无结果。我们曾经是有良知,有信仰,有原则的人,是什么逼迫我们沉默、屈从,最终成为帮凶的?是申克?就他一个小小的少尉?不!不是,是纳粹的高压暴政,是希特勒的独裁统治,还有我们自身的人性弱点?
我拍了拍恩斯特的肩膀,不知道算是安慰还是抱歉,或者都不是,我只是急于想知道一切。
“第二天,”恩斯特咽了口唾液,还有泪水,接下去说,“我去找了那个外号叫‘教授’的卡波,想问问他究竟发生了什么。法比安的伤为什么会这么严重?有什么仇恨让申克下如此狠手?
“马蒂,你还记得吗?在火车上,我就跟你说过,申克对那个中国人似乎太好了,会不会有问题。教授告诉我的事证实了我的担心,申克那时候就已经在打中国人的注意了。那个叫加布里尔的演员跟法比安原来是一对儿。申克逼迫加布里尔在法比安面前出丑,而法比安受了中国人的影响没有做那禽兽之事,结果申克也没有惩罚法比安,还让法比安照顾当时昏迷的中国人。这样加布里尔与法比安之间就产生了嫌隙,法比安开始鄙视加布里尔,而加布里尔对中国人则产生了嫉妒与怨恨。
“你知道,集中营里有严格规定,同性恋犯人之间是不允许相互交谈的,所有同性恋犯人之间的交谈都被看成是在不正当的谈情说爱,违令者将受到严厉惩罚。加布里尔知道其中的厉害,为了自保,也为了保护法比安,他总是有意避开法比安。但是法比安毕竟年轻、天真,不理解加布里尔的苦心,他认为加布里尔自私、怯懦,不知不觉地就跟中国人越来越亲近。终于有一天,法比安在与中国人说话时没注意,被看守发现了。于是,申克的机会来了,他要看一场好戏。他惩罚他们两个去‘搬运石块’。”
我知道“搬运石块”是怎么回事。在集中营里,各类罪犯、同性恋、政治犯等在理论上存在‘被改造好’可能的囚徒从事的是“无效劳动”,而犹太人、吉普赛人等必须彻底解决的犯人从事的则是“有效劳动”。所谓“无效劳动”就是将巨大的石块从一个地方搬到另一个地方,然后再搬回来。司令官亚历克·皮奥尔科夫斯基上尉认为这种机械式的重体力劳动能够将他们的思想重新“扳正”过来。
“作为一种惩罚的手段,申克在‘搬运石块’中加进了新内容。申克给了他们两人每人一辆独轮车,让他们用独轮车把大石块推上高坡,卸下,放好。等把一堆大石块都运上坡顶后,再用独轮车把大石块运回来。每次不论上坡还是下坡,两人都必须一个跟一个,一前一后地走。这样,下坡时,前面的人一旦动作缓慢或摔倒,后面的人就会撞上去,石块、车子都压在前面人的身上,结果,前面的人往往骨断筋折。因为劳动强度太大,营养又跟不上,接受这种惩罚的犯人往往坚持不了几天,就会一时体力不支而发生翻车、相撞事故,惩罚就以其中一人的受伤而告结束。受伤也就意味着死亡。
“这次,我想申克也预计会是这个结果,法比安会受伤,然后中国人会央求他给予法比安治疗,他就可以如愿以偿了。但是,两周过去了,什么事也没有发生。原来,中国人毕竟是军人,又是山地部队的,身体素质非常好,灵活而敏捷,对法比安处处照顾。中国人总是给法比安少装石块,自己多装;下坡时,中国人走在法比安前面,上坡时,则相反。有几次法比安控制不住独轮车,眼看就要翻车了,中国人都及时出手相助,化险为夷。申克气坏了,他再也按捺不住,于是在那天晚上,找了个莫须有的借口,说法比安为了少干活,少接受惩罚,勾引中国人,把他们两个一起带到了一间小屋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