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重生(16)(1 / 2)
我以最快的速度开车去了慕尼黑。
在慕尼黑大学医学院所属的施瓦本医院外科病房的走廊上一路小跑,抓着一位有点年纪的护士长,询问汉斯•博伦纳教授或是他的中国助手——裘法祖医生在哪儿。(注:裘法祖,1914年12月6日——2008年6月14日,浙江杭州人,中国科学院院士、博士生导师、著名外科学家。1936年,裘法祖在上海同济大学医学院前期结业后,赴德国求学于慕尼黑大学医学院,1939年以一等最优秀成绩获德国医学博士学位。曾在慕尼黑大学附属医院、慕尼黑市立医院、都尔市立医院任医师,副主任医师,获德国“外科专科医师”证书。1945年受聘为都尔市医院外科主任。1946年10月回国。)
身材娇小的护士长毕竟有些阅历,并不惊慌,而我们的周围已经出现了一些混乱。医生、护士以及病人都不明白,这位突然冲进来的党卫军军官干嘛抓着他们的护士长不放。
护士长告诉我,汉斯•博伦纳教授不在医院,但她可以带我去见裘大夫。
裘大夫个子不高,带着一副赛璐璐镜架的近视眼镜。镜片后面的黑色眼眸并没有因为近视而失去神彩,反而在显示智慧的同时,多了一份温柔,嘴唇挺厚,跟昭完全不一样,于是,大夫看起来即睿智、干练,又和蔼、忠厚。
见到我,裘大夫表现得沉着、冷静,礼貌恰到好处。既没有因为我这身军服显出一丝惊讶,也没有因为我引起的混乱而不耐烦。
而我,却是奇怪地立即有了好感,这是极为难得的。原因吗,也许因为他也是中国人;也许是现在能碰到一些真实的普通人简直成了一种享受。
“您是劳舍尔中尉?没想到您来得这么快。教授在大学上课,还没有回来。”
裘对我点点头,我却忘了敬礼,只是急着解释道:“对不起,裘大夫,我不是劳舍尔中尉,我是他的同事,我是马蒂亚斯•冯•迈森巴赫中尉。”为了证明自己的话,我把恩斯特的那封信递给了过去。
裘看完信,还给我。“我不明白,中尉,如果劳舍尔中尉不来,那他的博士论文怎么办?您能代表他吗?”裘看了一眼我手中拿着的公文包。“或者,您可以把论文给我,我来帮您转交教授,等教授看过了,再通知你们。您看这样行吗?如果您信任我的话。”
“我当然信任您,裘大夫,但是,”我犹豫了一下,从公文包里取出昭的病历,递过去。“我来的匆忙,并没有带论文。”我把恩斯特论文的事完全忘了。
裘接过病历,没有马上看。“那这是什么?”
“这就是我跟劳舍尔中尉急于请您帮的一个忙。这是我们一个病人的病例,我们已经完全没有办法了,请您帮我们救他。”
“我?”裘顿了顿,“我明白了,你们是想请教博伦纳教授。请问,病人现在在哪儿?”
“达豪集中营。”
“集中营?听说过。那么您跟劳舍尔中尉是······”裘稍稍有一点吃惊。
不好!难道恩斯特没跟裘说我们是集中营的。我心里暗骂,要是这样,他该跟我说清楚才是。或许他是说了,我没有注意。事到如今,只能实话诉说了。
“我跟劳舍尔中尉都是集中营的医生。”
“那这位病人是······”
“是犯人。”
裘微微皱了下眉头。
裘对集中营的反感是意料之中的,但他没有马上拒绝,而是低下头,翻看手中的病历。我想是有一点触动到了他:我们两个党卫军的军官正在为了挽救一个犯人的生命而努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