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话本(2 / 2)

加入书签

现在的格局是左师兄,右宗主,中间一个小公主。

没多久,就有个小二送了吃食到李晏房里。

三个小碟菜,一碗饭。菜是全素的,正合李晏的口味。因为李晏以前也吃不出味道,饮食方面也必须以不给身体增加负担为标准,所以一直都是吃的全素。

她想到先前她师尊似乎和掌柜交代了几句,原来是为了自己吗?

仔细想想看,那位救了她的性命,还收了她做关门弟子,今日这一路上也是十分照顾了。

不管怎么算,师尊都对自己有天大的恩泽,今后应当全力回报。

用了晚饭,李晏自己将碗碟送下了楼。楼下正好有位说书先生正在讲故事,许多人坐在那儿听,有老有少都是旅人模样。

李晏最喜欢的就是民间故事,以前都是银朱读话本给她听。这回可是碰上真正的说书人了,当然得坐下来好好欣赏一番。

说书人是个看上去年逾不惑的小老头,精瘦,脸上的褶子也有点多。讲起话来却精神抖擞,吐字也十分清晰,倒是很有几分引人入胜的感觉。

“话说,在那梨乡砀山,有个痴情的小娘子。等一云游在外的良人,然而天妒红颜,红颜薄命呐。”

“只不过啊,据说这小娘子并没有死,而是化了妖!”

李晏听着那人讲,心里在想人哪里能化妖。若是修道之人,走火入魔倒是有可能。

“从那之后啊,那山谷之中终年梨花不断,风摇花落如雪下。美则美矣,奈何欣赏这美景的代价可不低哟。”那说书人顿了顿,卖了个关子,“得是年轻男子的性命。”

莫维看李晏下楼半天没回来,就下楼去看看怎么回事。发现那小丫头混在一群人里听着说书,还津津有味的样子。感觉再给她配盘瓜子就堪称完美了。

才一日不当金枝玉叶,就变得这么接地气了?

“他在讲什么呢。”莫维坐到李晏身边去问到。

“三师兄,”李晏被从故事里拉了出来,“他在讲一个被抛弃的痴情女子,为情所困残害无辜之人的故事?”

“你怎么用疑问句。”

“师兄,你说人会化妖吗?”

“当然不会,这几百年来,中原连堕魔的修者都少得屈指可数。”

“以前很多吗?”

“据说有段时间,不少大修都接连走火入魔。”

“为什么?”

“我也不知道啊,几百年前,我还没出生呢。还有人说以前的修者还能修到千八百岁的,谁知是真是假。”

李晏总觉得莫维说的千八百岁的修者在他眼里可能是只老王八。

“那师尊几岁了?”

莫维一下子被问住了:“额,大概三百不到吧。”

“怎么是大概?”

莫维心想他大师兄二百出头,师尊总要比大师兄大些的。不过也没听说哪位当时大修能活到三百以上,他师尊也应当二百多岁吧。

李晏见他不再答了,也不问了,专心听说书。

数日之后,李晏一行已经到了半途。帝都皇宫里颁下了两旨宣告。

其一,

绵存公主薨,追封康平。

其二,

七皇子李覆自请戍守北域,明成帝感其忠孝,虽未到及冠之龄,破格赐字不恃,封为齐王。赐封当日,齐王李不恃即以戍北将军之名前往北域。

没两日,已经远离帝都的李晏也听到了这些消息。

虽然从他人口中听到了自己的“死”,但她没有自己想象之中那样感到难过或者奇怪。

反而听到她的七皇兄去了北域时,那些一直被她藏在心里最底端最角落里的阴霾仿佛被一扫而空。

从走出宫门的那一刻起李晏在她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地方,冥冥觉得自己总有一天会踏上北域。会踏上那片她无数次在梦中遥想的土地。

现在这个愿望变得清晰起来了。

在那里有她的亲人等着她。

不过说起来也奇怪,这一路上遇到不少说书唱曲儿的。这说的唱的都是那天那个说书人讲的故事,名字叫《月照梨花》。

这故事里的梨乡砀山与南岭交界,虽然不在他们这次的行进路线之上,但是要去的话也不需绕多久。

白湛渊总觉得这故事里的事儿有些诡谲之处,有必要往砀山去一趟,于是命莫维转了方向,向那里去了。

李晏对那梨乡砀山也是好奇的很,听到白湛渊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有点儿开心。

她这位师尊这几天,上马车就入定,下了马车到客栈房间里似乎还是在入定。也不大说话,甚至没什么表情。她还以为他什么都不关心呢,没想到听到街头巷尾流传的民间故事,居然还会前去查探。

行到一处道旁林木茂盛的地方。李晏突然听到了极细微的一呼救声。

“停车。”她掀开帘子拍了拍在假寐的莫维“三师兄,快停下车。”

“嗯,怎么了。”莫维把马车停好,转头看向李晏。

李晏等车一停好马上下了马车,同时对莫维说:“我听到了呼救声,好像是个孩子。”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

>